我的理解是:老师说的6个岗位细分,其实每个之间都有必要的交叉。比如新媒体运营和用户运营的交叉(都需要引流新用户,留存老用户),新媒体侧重通过各种新媒渠道的运营,达到向目标用户传播品牌效应,而用户运营则偏向于通过做社群、策划活动、微信聊天等去促活、留存、转化用户;内容运营基本跟每个岗位都会交叉;社区运营则是围绕社区机制的平台如知乎、贴吧对用户采取的所有活动策划,而用户运营一般使用的渠道不仅限于社区,但在一定程度上社区运营跟用户运营好像没啥区别。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都需要对用户有较充分的了解,用户运营通过了解用户去做活动,提高转化,而产品运营则是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去更新迭代产品。老师,以上理解是否有偏差?还有产品运营,是不是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品经理一职呢? 运营我理解的基本操作是这样:6个岗位分工,均需要了解用户。比如基于用户的调查沟通分析(去平台做市场调研,分析目标用户需求、去社群跟用户沟通、去后台观察数据),进而产生内容(自己创作的+用户创作的)。内容的持续产出,又需要建立在用户调查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实现引流拉新(也包括商务合作、付费推广),促活、留存转化,则依靠后期针对用户进行的活动。当用户数量持续庞大,又要依靠用户调查(确定用户引流是否精准,用户需求是否已经转变。)这里有个小疑问:当你的用户数量增长到足够大,但是发现用户需求or目标用户有所偏移的时候,是更需要进行精准的引流呢?还是通过了解用户去更新重新定位你的产品呢? 岗位分工,个人理解比如刚入职做的是内容分工,但后面如果能力提升到主管、经理位置,那就不存在什么岗位分工了,而更要求你具备用户调研、文案内容、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的全面精通,这样理解正确吗? 问题有点多,辛苦老师,期待老师的回答!
老师好,都说职业发展一定是做优势匹配,而各个运营岗的仅能在很多时候会有交叉,虽然侧重不同但是也必须所涉猎。 个人理解,内向不愿意和人沟通交流的是用户运营的劣势匹配,但是社群运营也存在用户,新媒体运营也有用户,甚至内容运营也是建立在用户的感知上。 而社区运营也好新媒体也好,也必须有内容,对撰写或思维不敏捷的人同样是内容运营的劣势匹配。 那是否说只要某个运营技能存在劣势,就不适合做运营岗或者说在运营的路上走不长久呢?
再提一点老师,我们这个项目,只有我一个实习生,平常也没办法跟其他人交流,工作模式就是她和另外一个正式员工每天在策划社区运营,我就负责打下手,不知道何从参与,因为处理杂事和文案就费了很大精力了,关键是最终她还不满意,甚至文案她都自己来写,我真是郁闷,越想干好,却越干不好,最近出了岔子也很多,我工作积极性都没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