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好,有效流量是否可以按营销的目标和不同侧重点作区分呢? 举个例子:家装平台APP土巴兔 受众人群1.准备收楼预先了解家装知识的人(有需求),2.已收楼找装修公司的人(会购买) 目标一,针对第一类人群增加软件下载量:内容侧重如何确定装修风格,如何选购材料,如何找靠谱的装修公司,验收流程和注意事项。当天吸引了1000个阅读量,500人下载软件,0人签约。500个潜在客户是有效流量 目标二,针对第二类人群增加签约量:内容侧重平台有众多有实力的装修公司,通过这些公司装修的成功案例,平台监督装修公司所用材料和施工过程,对验收流程的把控。当天吸引了1000个阅读量,100人下载软件,50个签约。50个签约客户是有效流量
老师,你讲到有效流量的时候,我觉得有点疑问:那些现在没有购买你的产品的人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培养成用户吗?做营销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不就是让这些潜在用户变成真正的用户吗?难道我们要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使用产品就放弃这部分用户?如果这样,岂不是永远都无法拓展用户?
老师,有关营销思维这一套课程,在实操结合的时候,我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于是回过头把问题写出来:在营销过程中,我们需要5个环节的循环,去最终获取有效流量,这个大思路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对应的比如内容制作、数据反馈等5个工作环节,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怎么去确定产品的阶段呢?产品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一个什么标准或者一个什么数据来确定产品的阶段?毕竟这是在所有工作变量中,目前唯一看得到的定量。求教!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觉得看重“有效流量”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转发数、粉丝数也并不代表不重要,有了转发和粉丝后,可以考虑如何转化为付费,如果转发和粉丝很多,转化率很低的话,可以将各环节进行分析再做优化,最促成转化。
老师你好,所谓的有效流量就是你推过所转化的用户数,但是对于不清楚用户目标的产品怎么弄呢?比如做线上情感咨询,要推出一款课程,但是你也不清楚什么人需要?因为大家的情感都藏在心里,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就要广撒网了,是不是要通过几次的无差别推广确定主要的消费人群,再进行垂直投放?这种情况是不是要追求公众号的粉丝数目和推文的转发数目呢????
老师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1.有效流量当然对,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价值。否则来的不是需要的。但是流量本身是不纯粹的。有效与垃圾只不过是一个比例问题(向男士推广姨妈巾,会被骂傻。但保不准会给媳妇买)同样的100块钱 一个渠道(或营销内容)来了100个人转化了10.和另一个渠道来了1000个转化了11个。从转化率上讲,第一个渠道属于有效渠道。但是结果上看第二个要好(不知道存不存在这种可能)。如此,同样的钱我愿意投第二个。2.数据量也有其利用价值吧,虽然形成不了有效的转化,但是对用户还是有心理影响的吧,同样主题的微博号,粉丝量大的,对用户选择而言从感性上讲是有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