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讲到区分不同渠道带来的引流效果,可以设置不同的回复关键字,那我又在欢迎词中设置获取资源的代码,引流过来的人群选择回复这个代码,是不是就没法区分引流渠道了
我觉得老师您说的“以能力增长为目标”这个是一个真命题,而“在知乎回答多少问题获得多少赞”则是伪命题,因为获赞的多少在一定情况下也并不能代表你能力有多大的进步,很多优质的文章有时候不一定得到大家的点赞,而很多高赞数的回答也并非全是优质的内容,所以我觉得设定点赞数也是一个量化的目标,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提高文案和思维能力,如果因为点赞数不够或者引流效果不理想而否定自己的进步,有时候也是得不偿失的。总而言之,学习阶段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追求一些量化的数字,它们只是我们能力进步的参照物,我们应该以能力增长为目标,做到心里有数,问心无愧就行了!请问我这样的理解对吗?
老师您好,对于这节课讲的有一点我比较困惑。 通过喜马拉雅为微信引流,引导用户去微信回复关键词领取一份资料,此时可设目标为回复关键词的用户数。您说只要用户回复了关键词就一定会关注公众号达到引流效果。但如果用户仅是为了领取一份免费资料而进行关注,到手后便取关了,此时以回复关键词的用户数为目标是不是就不太准确了?毕竟真正留存下来的用户才能有后续的咨询转化行为,没有转化效果的流量都是无效流量。这时又该怎样去评估喜马拉雅这个渠道带来的转化效果?
老师您好,这节课想问两个问题:1、所谓的“引流矩阵”,是专指不同渠道带来的公众号引流、还是说可以笼统地指不同渠道or不同知乎关键词这些带来的公众号引流效果呢?2、所谓的“不要大张旗鼓、在知乎很广告地发送你的二维码”是怎么界定呢?如何才是不大张旗鼓、不“广告”地发送二维码,使得不会被知乎封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