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
问答 / 以及分类 / 二级分类
搜索
找不到相关问题?直接 提问
25
帮助

老师,您好,暖石课程的目标用户大部分是大学生以及毕业1-3年的,要转行或进入这个行业的,但是感觉本节课的内容是运用之前的相关工作成果来作为后续找工作的依据,我是准备转行的,感觉本节课程对我来说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之前的工作经验完全不相关

22
帮助
推荐

老师,您好! 从我第一次知道暖石、到页面浏览、经过犹豫过程后付费、再到今天学习16节职业规划课程。时长共15天左右。 作为一个对转行互联网从0到1不断认识,深层思考自己职业规划的用户,我想我应该是暖石的核心用户。 但是我在使用暖石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几点体验及认知,建议如下: 一、暖石的用户定位: (一)、我认为是一切想要转行互联网的人;小白、其他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人。 身份标签包括:大学生、大专生、任何有经验的传统行业普通员工、白领;经验标签,包括小白与工作经验丰富者;无论带有什么标签,都希望通过学习转行。 (二)、暖石首页展示如:“平均月薪7000”、“化工厂工人到运营经理”、“大专生,2个月完成跳槽”、“应届生求职、零经验转行”,在首页从头至尾,非常抢眼,是所有进入落地页用户真正的第一印象; (1)以上抢眼的内容,我接收到的信息:这是一个低起点的转行平台。 (2)以上内容的作用:成功者的案例很容易引起迷茫者的共鸣,我明白用意是为了展示暖石网的高质量转行成功价值,让用户看到真实成功案例。思路是对的,但在我看来内容有所欠缺。 (3)以上内容实际效果:我认为是低端、负面的信息。 从用户身份来说,包括了应届生小白、有经验的初级转行者及有经验的中端偏上白领等,后两者的差别在于学历、知识结构、从事工种、收入水平; 从收入及价格来说,暖石的定价并不便宜,与其他几家来说算高定价,应届生基本无收入,有经验初级转行者收入低,中端偏上白领收入高(1万以上); 暖石展示出来的目标用户是解决前两类用户的问题,但定价是第三类用户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第三类用户追求更优秀的体验、知识与目标,会被展示的低端信息刷出门外。 另外,我没有暖石的用户结构分析数据,但是我看到很多学员的课后提问的经历,基本证实了这一点,暖石目前用户以应届生小白、职业水平不高的用户居多(例如门店销售、普通工人等),此处非常抱歉,我明白有贬低任何职业或身份的意思,只是做一个用户群体细分,各位学员同学不喜欢的话见谅; 实际,暖石的课程足以完美解决第三类用户的问题,并完美辐射所有用户。 二、市场竞争方面 这一点与前面第一点说的是一个问题,即是用户。 我在付费之前,对比过三节课、起点学院,都是暖石的直接竞争。 无论他们再师资介绍、活动组织、页面内容展示等各方面都是走中高端路线,但完美辐射所有用户; 例如,起点学院充分展示他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牛逼产品总监及运用总监,线下活动,告诉用户,这里是可以带你飞的高起点平台;关键价格还是暖石的一半。 三节课,一方面借助师资的品牌效应(某老师出了书),另一方面将课程细分1、2、3等,其实就是对应覆盖了所有的用户,并且每一个阶段课程价格也很便宜。 相比来看,只有暖石明明很有真材实料,却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低调到让学员看不见暖石的价值;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猎头公司与职业介绍所的差别。其实暖石没有价值挖掘。 三、转化率 我自然不清楚暖石网的访问量、转化率、页面跳出率,所以我无从由数据进行分析。 1、我作为核心用户,从暖石首页到论坛,到相关介绍链接页面,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引导至足以新人成交的用户引导体系。只能在不断的对比暖石与其他几家中,去对比与选择。 2、课程顾问的作用:自用户进到暖石网,对暖石网有了解的兴趣开始,课程顾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转化率成功与否,就看课程顾问引导是否成功,是否能把暖石网最核心的价值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 (1)我在对比过程中,有过三次浏览到暖石页面,三次与不同的顾问咨询,对于暖石课程介绍、优势、特色点的介绍,每个顾问回答的不太一样,没有标准统一答案,多数都带了顾问个人的理解;最可怕的是,顾问并没有理解透暖石的真正价值(这一点是在我听了16节职业规划课程明显感受到的) 标准的统一口径,能让学员信任与专业;深度的理解更能增强用户的认可。 (2)从而让我深思,暖石是否有深度挖掘自己的价值体系 每个转行者都是非常迷茫的,这时候急需有专业指导;我在向顾问咨询过程中,与我听了16节职业发展课程的感觉是:我以为我看见了块小石头,哪知挖开是一个钻石矿。 互联网里讲究一个思维:想要做好产品,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深度用户。第一,暖石是似乎没有深度挖掘自己的价值体系;第二,即是顾问及每个同事都变成自己产品的深度用户,再切身传达给所有需要解决的学员。第三,学员的诸多提问都很真实真切,顾问总结用户关注点,提炼总结再传达给新的学员。 四、用户运营 我不清楚,暖石是否有做用户运营的维系体系。但是我作为用户没有感受到。 1、我无意中看过一篇暖石员工写的文案,说暖石老板主张不打扰用户,不推销暖石,不逼迫用户,让用户潜心学习;这点我是非常认可的,说明暖石是真的踏踏实实在做事实,做有价值的东西。 2、但是,“不打扰用户”绝不是“不与用户有联系”。而是“不做无谓的打扰,但有温暖的引导”。无论从学习进度、人性关怀、特色指引、专业活动课程等各方面让学员感受到暖石的温暖与联系。 在“暖石”长达1年的会员服务期间,让用户有“母校”的感觉。就好像,提起大学,多数人会说自己是混过去的,班主任老师叫什么都不记得了,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都不会有学校和老师来“打扰”,但是对母校有难以忘怀的培育之情与联系。 五、暖石的最核心价值是? 1、行业与职业深度研究、营销思维系统培养、运营实操案例、职业指导规划;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个标准的 2、课后学员提问,在我看来简直是精华; 这才是真正的,学员非常关注,但一直没有得到解答,又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并且这些问题与回答有很大的共性,往往回答一个问题,即回答了一类人的同一类问题; 这一部分展示给用户。让其知道老师的专业与能力是有真材实料的。并且学员问题可以得到真实的完美解决 六、用户核心问题调查 无论是用户初登暖石网页的课程咨询,还是看完课程后的课后提问。用户对转行的疑惑以及对暖石的疑问具有共性和相似性; 是否有把这些最重要的问题进行归类,问及次数最多,重复率最高。做成专题解答,从论坛、后台、页面展示、顾问答疑,多维度标准统一高度。 七、网站设计小建议 1、课后提问,是学员的真实心理疑问,很有价值,点击“有帮助以后”,在个人主页找不到。建议增加“收藏”功能 2、课后提问,排序混乱,既不是按时间,也不是按点赞数;建议增加排序功能“按时间”、“按点赞最多”等选择性排序 3、实际浏览很多人的“提问”内容较多,而“提问”后对话框特别小;一方面不切合实际需求,空间不足;另一方面,不方便编辑回车,预览全文; 4、还有,我在后台发现过暖石数据错误,也许还需要更加严谨 八、最后的个人思考 网站产品与用户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迭代、共同升级的; 1、其实回到了第一条,第三类用户的问题,这类用户知识结构丰富、高;无论是对暖石提问题、信息积累,都会是一个较高的层级; 对暖石来说,会思考与解决更多更有深度的问题。对更多新的学员来说,暖石的思考更有价值; 2、暖石的品牌效应与人才链 暖石作为很多转行互联网人的引路石,未来会向互联网行业输送很多非常优秀的精英之才;可以说暖石是很大一部分人深度理解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暖石能吸引能像前一条所说吸引转化更多的精英用户,也即是说,暖石的人才库会有更多的优秀精英。 第一,既然要为很多优秀的公司输送优秀的人才,暖石作为第一家被认识的公司,有非常优势的先决条件,不断帮很多学员改简历与面试作品;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筛选及挖掘机制,把优秀的人才先留在暖石? 第二,未来,通过暖石走向互联网岗位的人成千上万甚至更多,遍布全国,暖石培养了人才,也是对暖石品牌走向全国化的重要一步。

18
帮助

我是工作两年,休息两年,现在待业,想要转行进入互联网运营,以前工作是电视台和纸媒旗下新闻网的编辑,但是写的很少,工作内容相当于一个人工版的RSS,从各大新闻工作单位,网站转载新闻,做做标题党,弄些新奇的新闻,做些单位或者广电局要求的例行公事的专题,对于能力 提升根本没有,而且这些传统媒体也是只看转发量,浏览量,然后用这些去谈广告,所以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那该怎么利用过去的工作经验和HR说呢?还有我休息的两年怎么说?

17
帮助

老师希望您帮我看下,这个岗位适合新手投吗??? 这是小灶能力派的新媒体运营岗位JD,在上海,工作年限1-3经验,薪资10k-15k。 岗位职责: 1、负责公众号、知乎等新媒体的运营 2、通过内容运营提高用户对于小灶品牌的认知 3、通过用户需求和数据分析,进行内容和活动迭代 4、能够以结果为导向,拆分阶段目标,实现最后的结果 职位要求: 1、熟悉小灶的产品和定位的优先,对互联网运营、教育行业抱有热情; 2、有相关运营工作经验,有运营思维,熟悉网络社会化新媒体传播形式,如微信、知乎等; 3、有运营思维,策划能力强,能策划主题活动,并能将方案落地; 4、有创新创业思维,以结果为导向,负责、积极、踏实、抗压力、执行力强。 【你将收获】 1. 朝气有战斗力的团队氛围 2. 公平开放的工作环境 3. 影响百万用户的成就感 谢谢老师了~

14
帮助

本科毕业后在家歇了两年,好像除了自学过前端还在某省前端比赛拿个头奖以外没做过什么,这样工作经历是要空着吗

2018-05-04 11:36 工作经历
14
帮助

关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判断方式还有些疑问,请老师指导。1.【5年后挣更多钱的机会】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看招聘网站的职位要求和薪水来判断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比如新媒体运营小白目前月薪5000,但要求5年工作经验的社会化营销/市场总监薪水30000;行政小白月薪5000,5年工作经验的行政总监月薪20000;这样判断是否正确?2.【工作强度】在入职前如何判断呢?3.【未来跳槽是否顺畅】又如何判断?看招聘网站的岗位需求量?谢谢老师指导~

11
帮助

马老师,暖石的学员头次转行求职,如果工作经历完全不相关,只有实操经验,这种是不是要把实操经验里的岗位需要的能力放大?

10
帮助

老师,我之前是做销售的,那么对于工作经验更多是通用能力,当然也可以用事件证明,但是不好量化,请问怎么破。

2018-06-28 11:45 工作经验
1 2 3 4 5 ···52 下一页
热门问题
点击刷新
老师,我现在转行做线上活动策划,入职半年多,目前遇到的问题是,1.公司以运营为主,活动策划经费少且限制多,主要是服务销售,但我的方向更偏向品牌2.我们小组只有2个人,带我的师父也没有完全的策划体系,经验也有限,而且我们不招经验丰富的策划经理之类的,感觉学到的东西很有限。我现在的困惑是活动策划感觉前景有限,而且公司也不是主要做策划这块,所以可能后期会跳槽,问题是,我不知道去做啥,去广告公司?还是去哪里?我想做品牌策划但也不是很了解,希望老师解惑 老师,微信后台里怎样查看新增用户是从哪个渠道来的呢? 想知道新增关注用户是直接搜索添加订阅号还是在朋友圈文章中点击的关注 如何理解四种微信公众号的转化路径? 马蜂窝广告属于暗示型文案吗? 老师,一是没有工作经验,二是自己的公号引流效果也不是很好,那怎么写呢? 老师,那个问题构成中的“为何选择本产品”和“为什么愿意深入了解本产品”我感觉描述的都是一个问题,老师你怎么看,可以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细化选题角度时是否要看趋势性的客观行为数据? 如何将有限的精力最大化的应用起来 什么叫宣传层面产品化,产品转化路径产品化,分享模型产品化? 老师,那我之前做调查,把付费和没有付费的用户放在一个问卷里,是不是做法不对? 我想同时调查已付费用户和刚认识的还在了解的用户的需求,想知道他们付费和不付费的原因,放在1个问卷里,是不是怪怪的。。。 我发现设置的问题,其实有时候是一样的,但我想知道付费和不付费的态度,就分开写了两道一样的题,标上(老用户答),(新用户答),这样设计问题可以吗,会不会显得臃肿?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