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
问答 /
搜索
找不到相关问题?直接 提问
91
帮助

老师好。 1.设置社群kpi是为了把运营社群目的的结果量化体现,便于有效具体的完成工作目标。假设工作目标是卖书,那我怎么才能卖出呢,我通过社群这个途径,那这是社群目的的结果导向kpi。如果是在其他途径卖书,那就是其他途径的结果导向kpi,道理一样。 现在我通过社群这个途径,社群运营目的是让用户买书,正确的kpi设置是卖出十本书既是完成工作目标,错误的设置kpi是只要卖出就行。那其实可以理解kpi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工作目标量化的反馈。那运营社群这个途径,它的运营目的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因素之一,如果还有其他途径就是因素二,三.....对吧? 2.过程导向kpi是以结果导向kpi来分解出一些具体的举措。卖出十本是结果,过程kpi的设置是我怎么卖,通过什么方式和行动,比如我应该每天在群里介绍几本书,怎么发优惠券,如何调动群友的积极性,这是完成结果导向的kpi,也就是结果达成前的分解动作,也是前面课程讲的拆分目标,对吧? 3.课程里面提到设置kpi的过程要做用户调查,应该是在设置kpi之前做调查,也就是当接到一个工作任务卖十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立马呈现出来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多大的用户量,课程里说的是300人,问题是假设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我群里就有300人或者100人,那这个调查是不是应该围绕用户最近有没有购书的打算,或者有没有想参与的活动,像团购折扣,满多少立减这样的兴趣等维度展开调查?还有一点,不管群里人数多少,我是不是应该第一反应,先问问上级有没有之前社群的转化率数据和一些举措的数据,比如搞过什么活动,可以借鉴的东西。知道这一点我才能知道需要多少人我才能完成目标十本,比如之前转化率是3%,那就需要300-400人的群。不然我也无法精准的设置过程kpi,万一没有数据咋办?我着2个思路对吗? 4.过程与结果kpi的设置与运营环节环环相扣,我突然想起老师画过的蛇头的那张图,前面是市场,把人吸引来,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运营发挥作用了,销售才有的可干。假设我处在用户加入群的环节,我要给下一环节的销售输送过去三十个咨询,既我运营环节的结果kpi,至于到了销售能产生多少付费是销售环节的kpi。我的kpi已完成,对吗?如果我的kpi没完成,销售也完成不了,环环相扣就是每个环节的完成结果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对吧? 5.我在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工作是对已付费用户在群里进行服务,结果kpi是三个续费(着是我的工作目的即群运营目的),完成这三个续费后,其实就等于完成了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目的。像这种情况我就是运营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服务客户,又升级客户。即是客服也是销售,还是运营,所以环环相扣这个还要看具体的社群运营目的,如果在中间,那你就往下产出结果,如果在最后就单纯的完成运营目的就行了,对自己的kpi负责。目的完成工作目标也完成了。所以区分自己处在哪一个运营链条中的环节要看有没有往下接棒的人,没人接就是最后一个,对吧? 6.结果kpi一般是上级下达任务的时候都会说的吧,过程kpi需要自己分解。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既要设计结果kpi,也要设置过程kpi

73
帮助

老师好~“文案效果=覆盖人数x转化率”,是指文案效果等于实际转化数值吗,比如点击数、订单数之类的?为什么不是看转化率?覆盖人数是由渠道决定的吧?

2019-04-29 12:24 转化率 文案效果
56
帮助

老师好: 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 1.是我们文案的目的可以单纯的把引流作为目标吗?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今天看了一篇10万+的公众号文章,公众号名字叫她刊,目标用户很清晰是20-40岁的职场女性,这个公众号写了一篇关于阿黛尔离婚的文章,浏览次数是10万+,但是这篇文章里既没有涉及到广告的点击地方又没有转化其他的比如产品,社区等等的点击地方,只是单纯的写了阿黛尔的情况,可能是我的能力不行,并没有看出来这篇文章的转化目的,我想到的几个可能性1是说单纯是以引流作为转化目的,2,是可能是借助这个文章关注这个公众号后用其他方式实现转化目的,但是在这个公众号也没有找到别的转化目的,有一个商务合作不知道算不算是转化目的?是说这个公众号通过内容输出然后吸引其他公众号转载从而达到转化目的么,那这种的转化率是不是太低了 3可能是单纯的写一篇文章,就像老师课上说的没有转化目的,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低,因为毕竟是一个大V,背后运营团队应该不会这么低级错误吧:) 所以才想象老师请教, 单纯的引流可以作为转化目的吗 2.文案中的优点和利益这两点有点分辨不清,能麻烦老师详细解释一下吗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文案,关于银联APP的:不用打开APP就能支付 这句话可以归类成这个产品的优点呢还是利益呢,课上老师讲特点是这个产品是什么,优点是这个产品比较别的产品有什么优势,利益是给客户给到什么好处,那这个不用打开APP就能支付,既是优点,比较别的移动支付不用打开APP,也是利益呀,客户可以不用打开APP就能支付,所以对于优点和利益定义有点模糊,能麻烦老师解答一下吗

31
帮助

复盘之前参与app开发的经历和接触过的一些例子,也麻烦老师帮忙看看思路是否有问题。谢谢老师。。 1 产品复杂度的优化,因为我们开发团队很专业,一直秉行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原则,所以app上线的时候也只是开发了最核心的功能去进行验证,这点没问题 2 着陆页的优化:认识的公司网站是做相片冲印的,几乎把所有相册系列堆积在着陆页,跳出率超高,这就是不懂用户自嗨的教训。 3 转化路径的优化:我知道的例子是如果运营人员发现游戏里某个等级的流失率很高,会自己去体验和看玩家日志(行为数据),如果是的话会提交【优化等级体验】的意见给产品经理进行后续迭代 4 营销内容和渠道的优化:坦白讲,这个做的不是很好,因为当时没有做用户调查,所以在宣传语的时候有点脑补,不过后续也根据数据去逐渐调整,这个也是一个教训。 5 付费流程的优化:这个我想起来看过的一个案例是有个团队发现在付费流程时转化率比较低,数据分析显示是因为最后付费的时候要完成认证(还是登陆?),然后就把认证的环节前置了,后面付费转化率就上去了。 6 不同环境使用产品的优化。我记得在参与app开发的时候,因为我们的产品是视频APP,点开会自动播放,考虑用户的流量问题,后续的产品逻辑就改为检测用户是否连wifi,是的话自动播放,不是的话就提醒用户。

23
帮助

马老师,您好!总结下这堂课: (1)为什么文案要精准定位? 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足够高的转化率。文案首先要能够让受众愿意阅读,然后在阅读中刺激转化,最后实现转化,所以只有精准针对目标用户,满足目标用户的调性、需求等,才有可能有足够的阅读数和转化率。 (2)精准定位的标准是什么? 就像运营工作不是标准化的,精准定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通过用户反馈数据来验证文案是否足够精准。 (3)如何精准定位? 四个方面:足够精细立体的用户画像、渠道、价格和调性。首先,用户画像方面,切忌是一些定性描述如“热爱生活”、“喜欢思考”、“有市场营销知识学习需求”等主观描述性的维度;渠道方面,每个渠道获取的用户特性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三节课在虎嗅网有个人中心,而暖石则没有,可能是因为三节课的课程是不断进阶的,其高阶的课程更多面向工作3年甚至是经验更丰富的互联网职场人士,而虎嗅网是这类目标用户经常获取信息的网站;相反,暖石针对23-28岁的大学毕业生和转行小白,这群人更多的是希望技能得到提升,看虎嗅网的可能性较小。还有就是调性,还是三节课和暖石举例,暖石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草根”,但是“实在”,“平易近人”,用户体验和服务都做得非常好,比如课后问题回答,班班的关怀,心理的辅导等服务,正契合一个新人小白的需求;但是三节课的调性就比较的“高大上”,偏“冷”,比如,没有课后问答,学生很难直接对话老黄(或者是我还么有找到渠道),班班比较冷漠,作业提交后需要等几天才能知道是不是合格了灯等。 最后,还是用三节课和暖石的微信公众号开头的一段文案来举例消化下吧: 三节课:“这里是三节课,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相比于‘获取知识”,我们更关注让你切实获得’能力提升‘”。 暖石:“零基础系统学习互联网市场、运营知识,2-4月入职,起薪5000-11000” 作为一个转行的新人,哪一段文案更能打动你?对我而言,当然是暖石,一句话回答了四个问题“谁可以学?”“学习什么?”“学多长时间?”,“学习成果如何?”。这就是一个新人小白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再看三节课的文案,针对人群“互联网人”,学习内容“能力提升”,哦,好吧,仅仅是因为价格是599元,而且其强大的饥饿营销,所以我购买了课程。当然,这其中也说明了,价格确实也是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1 2 3 4 5 ···63 下一页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