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
问答 / 以及分类 / 二级分类
搜索
找不到相关问题?直接 提问
22
帮助
推荐

老师,您好! 从我第一次知道暖石、到页面浏览、经过犹豫过程后付费、再到今天学习16节职业规划课程。时长共15天左右。 作为一个对转行互联网从0到1不断认识,深层思考自己职业规划的用户,我想我应该是暖石的核心用户。 但是我在使用暖石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几点体验及认知,建议如下: 一、暖石的用户定位: (一)、我认为是一切想要转行互联网的人;小白、其他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人。 身份标签包括:大学生、大专生、任何有经验的传统行业普通员工、白领;经验标签,包括小白与工作经验丰富者;无论带有什么标签,都希望通过学习转行。 (二)、暖石首页展示如:“平均月薪7000”、“化工厂工人到运营经理”、“大专生,2个月完成跳槽”、“应届生求职、零经验转行”,在首页从头至尾,非常抢眼,是所有进入落地页用户真正的第一印象; (1)以上抢眼的内容,我接收到的信息:这是一个低起点的转行平台。 (2)以上内容的作用:成功者的案例很容易引起迷茫者的共鸣,我明白用意是为了展示暖石网的高质量转行成功价值,让用户看到真实成功案例。思路是对的,但在我看来内容有所欠缺。 (3)以上内容实际效果:我认为是低端、负面的信息。 从用户身份来说,包括了应届生小白、有经验的初级转行者及有经验的中端偏上白领等,后两者的差别在于学历、知识结构、从事工种、收入水平; 从收入及价格来说,暖石的定价并不便宜,与其他几家来说算高定价,应届生基本无收入,有经验初级转行者收入低,中端偏上白领收入高(1万以上); 暖石展示出来的目标用户是解决前两类用户的问题,但定价是第三类用户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冲突,第三类用户追求更优秀的体验、知识与目标,会被展示的低端信息刷出门外。 另外,我没有暖石的用户结构分析数据,但是我看到很多学员的课后提问的经历,基本证实了这一点,暖石目前用户以应届生小白、职业水平不高的用户居多(例如门店销售、普通工人等),此处非常抱歉,我明白有贬低任何职业或身份的意思,只是做一个用户群体细分,各位学员同学不喜欢的话见谅; 实际,暖石的课程足以完美解决第三类用户的问题,并完美辐射所有用户。 二、市场竞争方面 这一点与前面第一点说的是一个问题,即是用户。 我在付费之前,对比过三节课、起点学院,都是暖石的直接竞争。 无论他们再师资介绍、活动组织、页面内容展示等各方面都是走中高端路线,但完美辐射所有用户; 例如,起点学院充分展示他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牛逼产品总监及运用总监,线下活动,告诉用户,这里是可以带你飞的高起点平台;关键价格还是暖石的一半。 三节课,一方面借助师资的品牌效应(某老师出了书),另一方面将课程细分1、2、3等,其实就是对应覆盖了所有的用户,并且每一个阶段课程价格也很便宜。 相比来看,只有暖石明明很有真材实料,却放低了自己的姿态;低调到让学员看不见暖石的价值;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猎头公司与职业介绍所的差别。其实暖石没有价值挖掘。 三、转化率 我自然不清楚暖石网的访问量、转化率、页面跳出率,所以我无从由数据进行分析。 1、我作为核心用户,从暖石首页到论坛,到相关介绍链接页面,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引导至足以新人成交的用户引导体系。只能在不断的对比暖石与其他几家中,去对比与选择。 2、课程顾问的作用:自用户进到暖石网,对暖石网有了解的兴趣开始,课程顾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说转化率成功与否,就看课程顾问引导是否成功,是否能把暖石网最核心的价值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 (1)我在对比过程中,有过三次浏览到暖石页面,三次与不同的顾问咨询,对于暖石课程介绍、优势、特色点的介绍,每个顾问回答的不太一样,没有标准统一答案,多数都带了顾问个人的理解;最可怕的是,顾问并没有理解透暖石的真正价值(这一点是在我听了16节职业规划课程明显感受到的) 标准的统一口径,能让学员信任与专业;深度的理解更能增强用户的认可。 (2)从而让我深思,暖石是否有深度挖掘自己的价值体系 每个转行者都是非常迷茫的,这时候急需有专业指导;我在向顾问咨询过程中,与我听了16节职业发展课程的感觉是:我以为我看见了块小石头,哪知挖开是一个钻石矿。 互联网里讲究一个思维:想要做好产品,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深度用户。第一,暖石是似乎没有深度挖掘自己的价值体系;第二,即是顾问及每个同事都变成自己产品的深度用户,再切身传达给所有需要解决的学员。第三,学员的诸多提问都很真实真切,顾问总结用户关注点,提炼总结再传达给新的学员。 四、用户运营 我不清楚,暖石是否有做用户运营的维系体系。但是我作为用户没有感受到。 1、我无意中看过一篇暖石员工写的文案,说暖石老板主张不打扰用户,不推销暖石,不逼迫用户,让用户潜心学习;这点我是非常认可的,说明暖石是真的踏踏实实在做事实,做有价值的东西。 2、但是,“不打扰用户”绝不是“不与用户有联系”。而是“不做无谓的打扰,但有温暖的引导”。无论从学习进度、人性关怀、特色指引、专业活动课程等各方面让学员感受到暖石的温暖与联系。 在“暖石”长达1年的会员服务期间,让用户有“母校”的感觉。就好像,提起大学,多数人会说自己是混过去的,班主任老师叫什么都不记得了,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都不会有学校和老师来“打扰”,但是对母校有难以忘怀的培育之情与联系。 五、暖石的最核心价值是? 1、行业与职业深度研究、营销思维系统培养、运营实操案例、职业指导规划;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一个标准的 2、课后学员提问,在我看来简直是精华; 这才是真正的,学员非常关注,但一直没有得到解答,又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并且这些问题与回答有很大的共性,往往回答一个问题,即回答了一类人的同一类问题; 这一部分展示给用户。让其知道老师的专业与能力是有真材实料的。并且学员问题可以得到真实的完美解决 六、用户核心问题调查 无论是用户初登暖石网页的课程咨询,还是看完课程后的课后提问。用户对转行的疑惑以及对暖石的疑问具有共性和相似性; 是否有把这些最重要的问题进行归类,问及次数最多,重复率最高。做成专题解答,从论坛、后台、页面展示、顾问答疑,多维度标准统一高度。 七、网站设计小建议 1、课后提问,是学员的真实心理疑问,很有价值,点击“有帮助以后”,在个人主页找不到。建议增加“收藏”功能 2、课后提问,排序混乱,既不是按时间,也不是按点赞数;建议增加排序功能“按时间”、“按点赞最多”等选择性排序 3、实际浏览很多人的“提问”内容较多,而“提问”后对话框特别小;一方面不切合实际需求,空间不足;另一方面,不方便编辑回车,预览全文; 4、还有,我在后台发现过暖石数据错误,也许还需要更加严谨 八、最后的个人思考 网站产品与用户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迭代、共同升级的; 1、其实回到了第一条,第三类用户的问题,这类用户知识结构丰富、高;无论是对暖石提问题、信息积累,都会是一个较高的层级; 对暖石来说,会思考与解决更多更有深度的问题。对更多新的学员来说,暖石的思考更有价值; 2、暖石的品牌效应与人才链 暖石作为很多转行互联网人的引路石,未来会向互联网行业输送很多非常优秀的精英之才;可以说暖石是很大一部分人深度理解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 暖石能吸引能像前一条所说吸引转化更多的精英用户,也即是说,暖石的人才库会有更多的优秀精英。 第一,既然要为很多优秀的公司输送优秀的人才,暖石作为第一家被认识的公司,有非常优势的先决条件,不断帮很多学员改简历与面试作品;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筛选及挖掘机制,把优秀的人才先留在暖石? 第二,未来,通过暖石走向互联网岗位的人成千上万甚至更多,遍布全国,暖石培养了人才,也是对暖石品牌走向全国化的重要一步。

15
帮助

老师,课程中提到目标需要验证 ,反馈。像合格简历,面试作品,面试技巧。问题是我们如何发掘验证的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思考失败的原因总结下来获取进步呢?这当中需要的经验,知识,我们可以如何获取?请老师指点。谢谢

2017-01-13 23:53 面试作品 面试技巧
9
帮助

老师,面试作品和工作建议是两码事是吧? 不知道是我眼瞎还是怎么回事,面试作品没有相关课程?是直接加微信小班上手实操?

3
帮助

老师,有一个疑问。总结了一下毕业同学的面试过程,基本上都是hr+直属领导或者ceo。那么关于面试作品我应该在哪个阶段展示出来呢?如果hr阶段就展示出来,有没有可能他对业务根本就不懂??对于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群里同学经常讨论的问题,跟hr说了半天,结果发现他根本就不懂)

2018-04-20 23:33 面试作品 CEO 面试过程
3
帮助

老师,我现在明白了。如果面试目标岗位是新媒体运营,用微信公众号作为面试作品可能比单纯做知乎更有利。但是我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公众号定位。我很擅长写一些“矫情”“文艺”的文章,平时朋友们也很爱看。原打算做一个这样【情怀】的定位。可是我们暖石提供的GA权限等资源都表明,确实是做【营销】方面的公众号更有利。可问题在于,我的朋友圈几乎没有这个领域的朋友,推广起来很难。那如果我只是做一些情怀文章的话,只能看公众号后台提供的订阅数啊之类的数据,没有一个实质性网站转化之类的,作为面试作品会不会对HR没有说服力?

2
帮助

对于小程序这种没有什么数据的该怎么做面试作品

2018-07-18 10:59 面试作品
1
帮助

一、假如面试通过了,但是当时和主管聊的时候怂了一下薪资叫低了,报了个最低接受薪资(在家待业有点久),因为感觉对方态度不是很想要我,所以我也没在意,后面hr又告诉我面试过了,然后我想让薪资向上调一点,她又不愿意,说入职后一年两次调薪的机会,现在就有点蛋疼了,我还有机会在入职前调薪吗? 二、直属主管面试我的时候感觉有点不耐烦,问了些问题很快就走掉了(我差点连面试作品ppt都来不及拿出来),后面来了个面试我的那个总监,我想问一下岗位的细节,他又一直说具体情况要问直属领导(丢,那个直属主管都没回来过了)。 不过我了解到他们好像要扩招挺多人的,新起的项目,收集到的信息不多,担心不太靠谱,我当时来不及想太多,回来分析了一下觉得有很多疑惑,我需要把这些疑惑和担心跟HR问清楚吗? 如果打算在没掌握很多信息的情况下,我是先过去看一下先吗?如果入职几天就溜,假如签了劳动合同会有麻烦吗?

2018-06-21 23:02
1 2 3 4 5 ···84 下一页
热门问题
点击刷新
怎么不是老师了? 你好,听了课程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做用户分析,比如现在在固定的微信渠道做不同风格的文章推送(主要还是指软文题目,因为题目真的是第一步),通过阅读量,微信商城的达成来总结哪些内容制作和标题可以戳中顾客high点,每次阅读量突高的词也可以总结出来,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每次都用这几个词,害怕之后微信会员会反感,形成抵抗力,老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微信推广的时候,不用标题吸引顾客。 如何回答HR询问的文案功底的问题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靠谱一般在哪个网站看呢? 老师,我再听这节课的时候,有一个疑惑:当有部分垂直用户的时候,这时候做用户调查,1,目标用户怎么选择?2,调查的是还是核心需求吗?还是除了核心需求以外的其他需求? 谢谢老师了! 老师你好,叨扰了我是三天前注册的暖石学员,看完这集课程和上一集课程,让我想到 的是中学时候做物理实验的一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回归到这个上面来也就是:1,如果测试内容,就将制作好的几份内容放在同一个渠道测试,然后看数据反馈得到最优质的内容。2,如果测试渠道,就将认为 优质的内容投入的好几个渠道,再数据反馈得到优质的渠道。我这样的理解对吗?然后还有就是正确的步骤是先测试内容(也就是1里面做的),然后测试渠道(将1里面的数据反馈出的优质结果放到2里面)。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希望老师指正,谢谢。 所以市场工作主要包括硬广和口碑,目的是带来流量,建立口碑。老师这个我没明白,市场不是引流,运营来负责口碑么?或者说,市场引流的方式,到底有哪些?新媒体运营也是引流啊 老师好,对于取关人数,微信后台可以查看到具体是谁取关了么 一个软文,发出之后,没有任何人的回应,怎么办 老师,那我之前做调查,把付费和没有付费的用户放在一个问卷里,是不是做法不对? 我想同时调查已付费用户和刚认识的还在了解的用户的需求,想知道他们付费和不付费的原因,放在1个问卷里,是不是怪怪的。。。 我发现设置的问题,其实有时候是一样的,但我想知道付费和不付费的态度,就分开写了两道一样的题,标上(老用户答),(新用户答),这样设计问题可以吗,会不会显得臃肿?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