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介绍了四种微信公众号的转化路径,按使用场景区分的话,【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在公众号界面;【延伸阅读】和【引导加关注】在文末;而【引导加好友】即可在文末也可以在设置在自定义菜单中,还可以在关注公众号后的第一条信息中! 【延伸阅读】,我的理解是,在你的公众号积累了有一定数量且是优质的,有一定阅读量的文章时,可以考虑设置,不然随意设置一些文章或者公众号才刚开始发布内容,就设置【延伸阅读】,会让新流量(新读者)对你的印象大大下降(因为文章少,延伸阅读与正阅读的文章是相同的,让人觉得你是故意而为之,没有真材实料)。【延伸阅读的意义】是引导新流量去阅读你的文章,增加阅读量,更重要的引导新流量对你的公众号定位及功能做一个概括,知道你是干啥的,能提供什么信息给我。也可以说是给某些关联文章的一个阅读补充。 【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无非是方便用户在关注你之后,获得他(她)想要的资源,即给他好处,先用好处摘取用户的芳心,然后你就得到哪些资源是用户最想得到的,而这些资源所代表的内容方向就是你的收获也是你设置【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的目的,找出用户潜在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方向,以方便和指导我们输出内容。【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测试出该用户是不是你的目标群体。 【引导加关注】目的很明显,就是引流,获取更多的粉丝和关注。关于【引导加关注】我觉得可以长期作为转化路径之一,不管是初期需要引流,还是到了发展期,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被人转载,引导路人加关注,积累流量都有用的。 【引导加好友】,因为这个可以放在两个场景中使用,我觉得很百搭。老师说:“要根据自己的转化目标,灵活运用4种转化路径,不同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并非固定的”而且文末一般最多就设置两种,三种会给人一种很拖沓,臃肿的感觉,影响阅读体验。如果按阶段分,起步期(转化的目标就是引流和收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方向、并积累用户的联系方式为用户调查和开展活动做准备’),我可能会在关注后自动发送的第一条信息中就设置【引导加好友】,自定义菜单中也设置【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用的数字】,文末设置【引导加关注】和【加好友】。到了发展期,我会把【加好友】转移到自定义菜单上,而文末中空出的位置会加上【延伸阅读】,因为到了发展期说明我积累了一批垂直粉丝和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 简单来说,设置【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延伸阅读】、【加好友】更主要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而【引导加关注】主要是为了引流,四者都很重要,要根据转化目标,灵活组合运用。
老师,学习了暖石过后,对于互联网行业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跟随课程的深入,越来越发现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有点“畸形”,和暖石所提到的互联网公司模型有很大出入。课程中讲到营销方案的制定,需要确定最终目标,并且多部门协调。但我们公司每一个部门感觉像是在各自为战,新媒体部门的营销目标就是增粉,竞价部门的工作目标就是控制成本带来更多点击,产品部门就是搭建产品,品牌部门就是负责校园宣讲会、各种峰会等,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性。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产品转化路径,几乎没有在官网转化。大部分用户都是在接触官网不久后,就直接转化到客服1V1咨询。就连最终付费都是直接转账的,和网站没有一点关系。 我感觉这样的公司就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传统生意公司。官网就是一个幌子,其作用就是一个收集用户信息的平台。整个转化周期中,起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与客服对接。我作为新媒体营销人员,对于新媒体账号有掌控权。用户通过新媒体向我咨询业务,我转交给业务人员,任务就算完成了,整个过程中几乎无法接触用户。我事后去找用户联系,用户压根儿不搭理我,和用户熟悉的,只有和用户对接的客服人员。 这完全和我在暖石学到是的东西不一样,感觉用不上。当然,我不是在质疑暖石,我只是怀疑我现在的这家公司。
我所理解的品牌内容,应该不仅仅是课程里面反复说的好评、评价、口碑、解决方案这些,或者是后面说的发展期要做的【相对定型的介绍】,应该说是所有可以利用品牌去和用户互动,并传达品牌价值、产品特点的内容吧,比如说做一个微博互动活动,并通过活动来收集用户对产品的UGC,那么这个活动既是好评价的沉淀,也可以是一个可供用户消费的解决方案(用户通过参加这个活动来创作自己的微博),而且这个活动通过这种软性、隐性方式对品牌进行了一个卖点的介绍,也传达了品牌的价值观和形象。所以我觉得,课程中一直说的这些好评、评价、口碑,产品介绍其实都算是软性广告了,而且用户对你的信任与否不局限于口碑、评价,还包括其感兴趣的品牌内容(例如微博微信),如果我对你打造品牌形象感兴趣 我也可能去了解产品或去使用(举例,杜蕾斯)这节课说的产品萌芽期的6步,如果第一步【可消费的碎片化内容】做的好,是否可以省略第二步【通过搜索引擎找信息-seo】?比如我消费了你制作的品牌内容,就已经觉得比较吸引我,也比较信任(当然这和内容投放平台也有关系,例如一个加V的微博微信,或者是一个非常专业论坛的加精帖:例如我接触多贝就是通过豆瓣送ppt模板的帖子),在内容中直接把我引流到产品,这可以通过二维码,可以通过阅读原文,各种形式,但是不一定要通过搜索引擎。如果要搜,我是不是可以通过搜微信的方式看看你们的新闻报道,或者已经被加认证的公众号等等?(不过这可能要看具体产品,例如互联网金融产品,增加用户信任度的难度就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