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于大创意。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产品追求曝光率时,一个成功的大创意可以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一个需要高曝光率的产品,要么已经经历了多次的用户调查反馈优化改进了,他已经非常符合已付费用户的需求,这些已付费用户自身就已经是产品的拥趸,而产品在没有经历过恰当的用户调查反馈优化,仅仅是一味的追求高曝光率,毫不重视根据用户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内容制作,那么即使得到了曝光率,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有效流量,因为有的人只是被大创意所吸引,而非被产品吸引,就和发红包吸引用户一样。如老师所说,一切的运营行为,都是建立在用户调查上,掌握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告诉用户我的产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需求,你只要来体验一下,这就足够了。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老师,在“吸引用户做问卷”这一步,你说要找准目标用户,不要乱在暖石群里面发红包让小伙伴做问卷。 我有一个疑问,我的公众号定位为“香港深度游”,目标用户为25~29岁。那么暖石群里面有一半小伙伴的年龄都符合要求,然后他们都会有旅游的需求吧,所以他们也是我的目标用户之一吧,向他们发问卷应该不算无脑的行为吧。。
没有实际能解决用户真正需求的内容,标题才会被称为噱头和“标题党”。符合用户绣球的内容,运用好标题的吸睛作用,就是锦上添花。 因此,标题只是吸引用户、依附于内容的一种表现方式,真正重要的还是内容本身。对内容而言,标题起到了引流作用。 好的标题、渠道和内容的组合能达到“起于颜值,限于才华,忠于人品”的效果。 老师,这样理解是否可以?
老师好! 关于渠道调研,我们要了解用户的活跃渠道,要了解渠道的特性,要知道如何在目标渠道(用户活跃的渠道)上吸引用户注意及引流,最后选择投放的渠道。 这些渠道,老师课程中提及到了知乎、简书、豆瓣、贴吧,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却没有微信公众号!这是为何呢? 在调研渠道,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渠道就是公众号啊。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应该是这个原因:我们这个阶段课程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运营公众号,所以公众号的渠道调研早就做了,只不过老师为了突出它的作用和重要性,给它取了个名字——竞品分析,这在上节课就已经讲过竞品分析了!这节课《市场调研中的渠道调查》是指在公众号竞品分析完了后再紧接着进行其他的渠道调研,应该是这个原因吧?
关于【转发阅读量多不代表效果好】的疑惑。老师, 我发现,现在很多微信公众号,在一开始经营的时候,我不知道它要推广的产品是什么,通过写文章或者发视频等下形式,从而 获得流量,这时候为了扩大宣传,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转发和阅读量的,当用户关注量逐渐多起来了,便可以接商务合作承接广告宣传,有些甚至自己在微信号里开商城平台卖相关产品,如做美食节目的开始卖锅碗瓢盆等美食周边产品,通过发布美食制作视频流程化的方式,不断的去吸引用户,也没有发现说为了促进用户购买产品而制作新型的内容。那从这方面来看,流量多是不是就是这类公众号追求的效果?
老师,关于产品驱动和运营驱动类型的公司,我认为前者是技术型,目的是为了让产品更加完美,以不断更新完善产品来吸引用户;后者则是业务型,而运营人员带来的服务就是公司的产品,目的是为了让服务更完美。这样理解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