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什么叫宣传层面产品化,产品转化路径产品化,分享模型产品化?课程里有太多类似,有点分不清
老师介绍了四种微信公众号的转化路径,按使用场景区分的话,【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在公众号界面;【延伸阅读】和【引导加关注】在文末;而【引导加好友】即可在文末也可以在设置在自定义菜单中,还可以在关注公众号后的第一条信息中! 【延伸阅读】,我的理解是,在你的公众号积累了有一定数量且是优质的,有一定阅读量的文章时,可以考虑设置,不然随意设置一些文章或者公众号才刚开始发布内容,就设置【延伸阅读】,会让新流量(新读者)对你的印象大大下降(因为文章少,延伸阅读与正阅读的文章是相同的,让人觉得你是故意而为之,没有真材实料)。【延伸阅读的意义】是引导新流量去阅读你的文章,增加阅读量,更重要的引导新流量对你的公众号定位及功能做一个概括,知道你是干啥的,能提供什么信息给我。也可以说是给某些关联文章的一个阅读补充。 【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无非是方便用户在关注你之后,获得他(她)想要的资源,即给他好处,先用好处摘取用户的芳心,然后你就得到哪些资源是用户最想得到的,而这些资源所代表的内容方向就是你的收获也是你设置【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的目的,找出用户潜在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方向,以方便和指导我们输出内容。【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测试出该用户是不是你的目标群体。 【引导加关注】目的很明显,就是引流,获取更多的粉丝和关注。关于【引导加关注】我觉得可以长期作为转化路径之一,不管是初期需要引流,还是到了发展期,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被人转载,引导路人加关注,积累流量都有用的。 【引导加好友】,因为这个可以放在两个场景中使用,我觉得很百搭。老师说:“要根据自己的转化目标,灵活运用4种转化路径,不同的目标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并非固定的”而且文末一般最多就设置两种,三种会给人一种很拖沓,臃肿的感觉,影响阅读体验。如果按阶段分,起步期(转化的目标就是引流和收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方向、并积累用户的联系方式为用户调查和开展活动做准备’),我可能会在关注后自动发送的第一条信息中就设置【引导加好友】,自定义菜单中也设置【回复关键词或关键词对用的数字】,文末设置【引导加关注】和【加好友】。到了发展期,我会把【加好友】转移到自定义菜单上,而文末中空出的位置会加上【延伸阅读】,因为到了发展期说明我积累了一批垂直粉丝和有一定数量的优质内容。 简单来说,设置【关键词或关键词对应的数字】、【延伸阅读】、【加好友】更主要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而【引导加关注】主要是为了引流,四者都很重要,要根据转化目标,灵活组合运用。
“扩大宣传投入,就是首先需要把宣传内容和转化路径都产品化,我们把它们封装起来,然后去调高宣传费用”这里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尤其“封装起来”,请老师指点,谢谢
着陆页的优化 着陆页是从营销到产品这一转化路径的要点。就好比百货商城的外观,你是去买衣服的,但是商城外观看起来是卖动漫周边的,你肯定不会去啊。所以着陆页的目标是让10秒里让用户知道你是干什么的,能否达到我的目的。 我经过一家商城,外面铺有优衣库,zara的广告牌,我就知道这家商城是卖衣服的,我就会进去。进去后我发现商城好大有好多层,每层卖的东西品类不一样,我看了楼层引导图(介绍图),知道男装在3楼,我就去3楼(找到合适的通道)。到了三楼我发现有好多家男装服饰店,风格多样,我喜欢简约风格的,那我只逛风格简约的店(找到合适的通道;筛选)。接着我找到了优衣库(产品挑选),在优衣库里我买了一件纯白色的T恤并排队付款(收银台-支付)。整个转化路径就好比一个逛商场的过程。 还有后面老师提到的四项原则 【删除】,删除不必要的按钮就好比商场外面直挂与服饰】鞋类相关的品牌,不要挂一些与你商场无关的广告,例如什么房地产的,教育培训的,育儿的,酒店的等等 【组织】,按照某一个标准将按钮进行划分,组织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就像商场里一楼卖婴儿装,二楼卖童装,三楼卖男装,四楼卖鞋,五楼卖家具电器,六楼卖书。不要一楼三分之一的店铺卖婴儿装,三分之一卖职场风格的OL装,三分之一卖运动鞋。 【隐藏】,隐藏不重要的按钮,就好比,把奶茶店,小吃店隐藏于楼层的角落,拐角处,因为商场特点是服饰和鞋类,不是饮食。所以把饮食适当的隐藏于各楼层中。 【转移】,就是把复杂的按钮通过引导慢慢展现给用户。好比商场里的停车场的出入口,电梯数,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休息区的区域,能提供免费充电的地方,厕所的位置,享受商场优惠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办理什么卡之类的。 另外,我觉得京东的圣诞节着陆页很有代表性,很典型,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例子。即符合节日的气氛,又清晰简单的展现了商城能帮你达到什么目的,还给你了解决方案(2小时速达)。
老师晚上好 着陆页优化:在几秒钟内让用户知道,本网站是做什么的,提供什么功能和服务,也就是能够,为谁,解决什么问题。目标用户自然会自行匹配,自然会知道这个网站能够为自己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会点击进入下一个转化路径。 转化路径优化:如果用户停留了三分钟以上,也就是他知道了本网站【为谁,解决什么问题】,也正如上面所说的,如果他刚好有这个需求,那么这个用户就是目标用户,就是有效流量。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把用户最想看到的内容放在他容易看到的位置,把下一个转化路径的入口放在他能够马上点击的位置。 营销内容+渠道优化,老生常谈了,同渠道不同内容测试,同内容不同渠道测试,以小灵快的方法,以最小的成本,找到能够稳定获得有效流量+渠道组合。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持续回收用户反馈,调整优化方向。 付款流程的优化:时刻留意用户付款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用户调研的思维,积极与未能成功付款的用户1V1沟通交流,发现潜在的问题。 不同环境下使用产品的优化:实际使用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要时刻站在用户的角度,感同身受,在不同环境中,用户体验会不会不畅顺。关于这个问题,应该也可以在用户调查中设置问题例如【你都会在哪些场景下使用本产品?A,厕所、B.地铁、C.马路上、等等】只是会不会这样问起来很奇怪、、、 我上面的理解有没有问题呢? 然后关于时间优化不是很懂,老师能不能讲多一两个例子呢?老师快来拍我的脑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