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老师说的6个岗位细分,其实每个之间都有必要的交叉。比如新媒体运营和用户运营的交叉(都需要引流新用户,留存老用户),新媒体侧重通过各种新媒渠道的运营,达到向目标用户传播品牌效应,而用户运营则偏向于通过做社群、策划活动、微信聊天等去促活、留存、转化用户;内容运营基本跟每个岗位都会交叉;社区运营则是围绕社区机制的平台如知乎、贴吧对用户采取的所有活动策划,而用户运营一般使用的渠道不仅限于社区,但在一定程度上社区运营跟用户运营好像没啥区别。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都需要对用户有较充分的了解,用户运营通过了解用户去做活动,提高转化,而产品运营则是通过了解用户需求去更新迭代产品。老师,以上理解是否有偏差?还有产品运营,是不是就是大家所说的产品经理一职呢? 运营我理解的基本操作是这样:6个岗位分工,均需要了解用户。比如基于用户的调查沟通分析(去平台做市场调研,分析目标用户需求、去社群跟用户沟通、去后台观察数据),进而产生内容(自己创作的+用户创作的)。内容的持续产出,又需要建立在用户调查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实现引流拉新(也包括商务合作、付费推广),促活、留存转化,则依靠后期针对用户进行的活动。当用户数量持续庞大,又要依靠用户调查(确定用户引流是否精准,用户需求是否已经转变。)这里有个小疑问:当你的用户数量增长到足够大,但是发现用户需求or目标用户有所偏移的时候,是更需要进行精准的引流呢?还是通过了解用户去更新重新定位你的产品呢? 岗位分工,个人理解比如刚入职做的是内容分工,但后面如果能力提升到主管、经理位置,那就不存在什么岗位分工了,而更要求你具备用户调研、文案内容、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的全面精通,这样理解正确吗? 问题有点多,辛苦老师,期待老师的回答!
老师,找准目标用户真的好难啊。或者说对于小公司来说找准最精准的目标用户,而且也做过SWOT分析,没有什么核心竞争优势,我有的别人都有,我没有的别的还是都有。其他有资历的公司一下子就pk掉小公司,具体很难做起来啊。。。在补充个其他问题,一开始小公司在没有任何人融资的情况下,没有资金来源的时候,小产品脚踏实地慢慢通过盈利模式进入大品牌,这样需要时间得积累沉淀,会不会更消耗时间?比如周大福、宝格丽、卡地亚、这类似的奢侈品都是至今80年或者100年以上的积累。如果给我几百个亿,我把品牌直接放到意大利工厂做出来,再包装成意大利品牌,打入国内市场会更好卖。就比如周大福和自己产品,做同样的产品,自己的品牌还便宜,大家还是会选择周大福。这就是用钱砸出来的品牌效应,大家就讲究品牌,你再怎么说质量一样,大家也不会买账。比如专柜包包和高仿包包,你在这么说一模一样,大家就是觉得高仿的好low,这就是品牌效应,品牌想要快速起来,就要大量的砸钱,这样的逻辑理解的对吗?
开篇第一句话:做营销根本降低成本的原因,是口碑做起来。老师,我可以把这个口碑做起来,理解为品牌做出来了,形成了品牌效应吗?
在企业的萌芽期和起步期不是反对做品牌广告,而是说1.无法监测其来带的效果;2.成本过高,所以建议是做效果广告。而到了后期发展到了一定程度,1.有了大量的数据做支持,可以为做了品牌广告后提供对比数据;2.企业钱多了。这个时候做品牌广告才比较适合。 然而如果企业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品牌效应,让大家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在最开始的时候选择品牌广告。 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