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我现在正在做一个读书社群,目前刚建好群,5个号都是自己的,昨晚发帖尝试引流,有3人加我微信,然而人还是太少了,我不敢直接把他们加进来,别人一看这么小个群,,,怕人都走了。我要如何渡过前期人少的尴尬呢,好像一直把别人凉着不给通过也不好啊。
同学好。没啥可害羞的,人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个人都是好好读书的人,只要机制清楚了,控制好质量就好。这样每个人来了都很清楚这里质量很高,有干货,流失率就会低。另外一边,仍然做好引流就行了,慢慢来。
直接在群里做一些调查,看大家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做一些有目的性的引导,慢慢摸索
老师还是这个问题,如何让别人加进来,一般来说,主动搜索到群的人看到群里人数比较少都会迟疑不加群,如何让别人看到和知晓我这个群
同学说的是一个推广问题,推广问题主要就是3点,第一,在明确了群运营领域的前提下,知道这个领域的目标人群是谁。第二,写出目标人群喜欢看、对他们有用的内容。第三,你在这些人所在的渠道去发布你的文章。
具体来说,你写了高质量的内容,去知乎回答了问题,获得点赞很多,高的推荐位置,就会获得更多的曝光,从而有人会加你的群
这个事情吧,积累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所有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所积累,有的人没有持续的优化和尝试,所以没有积累
是这样,每一个不同的话题,对应的人群,这个人群基数是不一样的,所以不需要特别的专注与希望“增长快”。
而是把自己的领域做得质量高,这个才是重要的。
老师可以在视频里呼吁一下同学参与暖石社群那,摆出利益。
还有如果用户经常不在群活跃,屏蔽了群怎么办呢
【还有如果用户经常不在群活跃,屏蔽了群怎么办呢】这里首先不是怎么办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屏蔽的问题,找到问题,自然也就有了解决方案。到底是你没有提供用户的利益,还是因为聊天太水,还是任何原因,都应该去做调查,然后你才知道针对你的具体业务,应该“怎么办”
老师,在学了上节课之后,然后平时在群里也有和大家聊天,很多人都是得了收藏的病,只藏不看,所以我做了一个社群构思,希望有资源和没资源的朋友们可以创立一个社群,在社群里整合大家的资源干货,然后根据资源的不同在去裂变对应的专项群(比如运营,营销,文案,入职),群管理模式类似于前面3个案例。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咱们不同群内的用户已经是垂直化了,比如面试作品组,微信成长组,学习小班等,导致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各个阶段的用户需求都有,实际落地的想法就有点困难,领域太广,资源太多,精力有限了。老师有好的建议吗?
同学好。首先要明确一下,在纸面上的讨论,都不能100%的作为可执行的办法。所以与其说建议,不如说我们应该实际做一下验证,这样的结果才是真实的。
我的建议是,还是做到聚焦会比较好。这样群运营会有明确的目的,事实上举例,即使做微信成长这一件事情,中间也可以涉及到各种的玩法、规则。所以我们可以先把视角放到具体到某一个细分,再在这个细分里想办法。
老师您好,我现在在一家摄影机构做社群运营,目前刚把社群搭建起来,也发活动引导客户进群,目前进群人数50个人,大家好像都是冲着进群的活动优惠来的,现在活动还没开始,因为人数不多,要积累一定的人数,所以目前只是在群里做活动预告,大家进群后也不说话,我在里面说话也没人回,场面有点尴尬,想请问一下老师,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有点没头绪
这个情况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尴尬,没人加群,或者没有人参与优惠活动,那才是真尴尬。如果你的目的是做一个活跃的社群,那就找办法活跃气氛。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为后续的活动做转化,那么没人闲聊是正常可以接受的。如果实在不舒服,你可以在群里组织点小的预热活动,比如让大家发点自己认为拍得好的照片,或者你给大家发点以前的客户照片,让大家找找灵感,这样领了优惠活动之后更知道该拍什么。
如果你做的产品没有复购,那么变成死群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目标了。如果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弄一个活跃的群,那你可能就不应该用优惠吸引大家进来的,你想想,用优惠吸引大家进来的群,大家当然就是为了优惠来的。
一口气学了6节课,听到了这里。有个问题一直让我没想明白,即我们每个人真的都有必要去动手做一个100人以上的社群吗?哪怕我们并不打算做社群运营这个工作?
虽然我知道做社群有这些好处:可以帮助我的公众号引流、可以向HR证明我有做过社群、可以增加用户粘性等等。
但是我到底为什么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运营一个社群呢?论引流我非得靠社群么?(社群运营是我引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式么?)论向HR证明我做过的能力,我非得做社群运营么?而且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100人以上的社群么?如果我不想做社群,我不愿意整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运营社群上,是不是我可以不做社群。因为从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等上去看,我不是那么喜欢做社群。
目前我的公众号在努力日更,我对排版的要求就是简洁大方,在不影响我的内容制作时间精力情况下,适当地让排版更好一些。但是我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排版上可以做适当牺牲。
再就是在我看了很多学员帖子后,我发现大家更多地是利用知乎引流,而不是社群引流。那么问题来了,我是不是可以大致听一遍社群运营课,知道个大致流程,但是我并不需要去真的去做社群运营,因为本身社群运营只是一个下下策,我不喜欢做,做了也不会太长久,我会想办法去做新媒体运营。
产出有价值的内容,用公众号文章去帮助读者,影响读者,让他们拥有和我一样的行动力,甚至比我更强的行动力,去改变自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我想要的。
同学你好,首先社群运营课程的练习部分主要是为了积累社群运营经验,且从目前市面招聘情况来看,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推广引流能够实现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社群活动也是一种,所以就掌握技能点来看,社群部分的练习可以尝试。
其次,并不是必须要求大家运营一个百人社群,同学如果志不在社群,只需完成本系列设置的基本实操,清楚理论即可,这点并不强制。
最后,按照同学目前的规划与做法来看,更倾向于内容输出部分,目标是新媒体运营这点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建议同学可以尝试去筛选一下市面岗位的招聘情况,清楚目前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点,这样对于同学实现自己的目标会更有帮助。
不客气,同学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继续接下来的学习吧,加油!
老师,我准备做一个家长之间交流的群。大家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填写到麦克表单里,每天晚上8:00-9:00会在群里发布问题,然后让其他家长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果一个月没有帮助其他家乡会被踢出群。这算是持续要做的事吗
1.这是一个持续的机制,机制本身没有问题
2.这个机制好不好使,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要跟家长聊,要去实际做得到反馈才知道
开放式聊天就可以,目的很清晰,就是要互相帮助,随做随调整就好了,第一次决定的机制,也不一定就是100%靠谱的,先做起来,就会发现问题,再跟用户聊,再调整,就会逐渐找到适合这个社群的运营方式。
老师,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在渠道上引流了一名用户,他想加入社群参加活动(我的公众号菜单栏里有一项加入社群),但社群的话目前只有他一个人,我该怎么办?
同学你好,这种情况在建立社群初期经常会遇到,如果用户是直接添加了同学的微信,那么和用户直说就好,表明现在是初期,可以等有一定数量之后再建群,或者问用户是否介意目前社群只有几个人,把选择权给到用户,同时不管用户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维系好和用户的联系。同学不用过于担心,其实初期的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引流也是持续的过程。
如果现在解决了同学的问题,还请同学在下方点一个解决给我一个反馈,如果还有问题希望和老师探讨,老师非常欢迎。
今天学的张君来时这节课,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价值,我对价值的理解一是群运营管理的价值、二是群成员的价值、三是群内活动和相关资源的价值。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社群,其实很多社群最后都毁在群价值无法持续输出和群内部分成员广告太多或都是聊无聊的事情,导致群荒废。
所以我现在对价值的理解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最开始对外宣传的社群价值其实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需要群主、运营、群成员等共同来实现,因此最开始在做群定位和成员筛选的时候必须要谨慎,不是邀请的人越多越好,一下子把群邀请满达到500人,那样只会快速把自己噎死。先筛选人群,再发出邀请,告诉对方群是做什么的,合适的再让对方主动进来,而不是什么招呼都不打就一股脑地邀请一大堆人进来,这个筛选是双向选择的过程,第一步完成了过后,后面就离不开快速破冰和群内活动持续运营了,这是我的浅见,请老师多多指导!!
同学你好,
你对社群的思考很不错,为你点个赞!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实践中把理论落地。
加油~
看了楼下纸鸢和老师的互动回答,我觉得我的最初的坚持是正确的,因为暖石的课程教学模板只是符合大多数人群(主要是转行或者待业人员),因为有些实操我真的不想去做,主要还是要花大量时间,但是我又不想随便打一行字去解锁课程,所以我在第一个实操的时候(选择你未来的岗位),我就决定,有些实操我会去完成一遍,作业不及格可以,但运营的思维,做事的方法,流程我一定要知道。就拿微信跟知乎引流来讲,因为公司行业原因,知乎推广、微信公众号是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潜在用户,所以我就以自己的兴趣建立了一个“句子迷摄影”的公众号,因为简单,可以没有时间压力,也不是敷衍的去做实操,又可以体验实操的过程。现在,一个月了,第三阶段还没学完,这让我有点着急,所以微信的最后两个实操就没有做,因为调查卷还没人反馈,所以还要去知乎引流,又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再加上我想过就算完成,数据什么的很棒,对现阶段的我,没有一点帮助,除了以后“简历”数据好看一点,但我现在是在职,工作什么的也很稳定,而且学费是公司付的(公司当时也推荐了进修的学习平台,但我在知乎看到并选择暖石,因为试听课感觉靠谱,现在则感觉选择真的没错),我急需所学去运营到公司提升业务上去,不想让老板对我的信任以为我在划水。运营思维和文案学习之后还是很棒的,对我先在的工作有较大帮助,但是公众号真的擦不上边,但是我都是尽可能的去完成,一边是公司的压力,一边是暖石的负责,所以今天上午心态有点不好,实操不做感觉有点尴尬,愧疚。直到现在我觉得我有点想通了,还是不忘初心,部分实操重在体验,不必过分停留,目标任然是第六阶段(燃眉之急就是百度SEM)。最后就是,实操我还是会去做的,花时间认真去做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轻重缓急。公众号还是会一直运营下去,毕竟不能辜负我那几个粉丝,谢谢你们(我知道他们都是暖石同学)。以上,我也不知道算什么,只是一些心里话,憋着难受就说出来了。
.
最后推荐同学们一社群运营句子
“你的微信不重要,你微信背后的人才重要”
谢谢同学对暖石的认可,同学的态度很真诚,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才能事半功倍,通过同学的自述,相信同学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规划和严格要求的人,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继续学习,预祝工作顺利,加油。
老师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联合运营过一个千人的粤语群,并参与组织粤语群线上授课,通过和群友沟通寻找老师,免费给大家授课,然后每天在群里发课表,跟群友聊天来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加黏性,但是目前这个群已经解散了,并没有留下数据,是否不能作为我的社群运营经验。
同学你好,当然不是,如果能有一手资料,让自己的经历描述更加充分的话,是最好的;但即使解散后没有留下相关素材,能力和经验的习得是抹不掉的,因此,实事求是即可,同学真的做过,大胆去阐述你的思路,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好,没问题的。
另外,这件事情也是给同学提了个醒,之后在做类似工作的时候,可以注意相关素材的收集和保存,以便日后用到。
ppt里面,“加入圈子”,那个是什么软件啊
同学你好,这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的社群入口的提示截图:
同学不客气,继续加油吧!
张老师的意思就是用户加入社群之前 我们要想吸引用户的地方是什么?然后两个方面:提供哪些利益,让用户得到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这个群内是什么样的人,以丰富自己的社交为关系。
不知道理解的是否正确
同学说的这“两个方面”,其实仍然是一件事,就是用户利益。如果加入这个社群无利可图,那么当然这个社群就不会活跃。
做社群运营的起点,就是给用户明确的利益点,让用户愿意加入你的社群
老师好,我现在正在做一个读书社群,目前刚建好群,5个号都是自己的,昨晚发帖尝试引流,有3人加我微信,然而人还是太少了,我不敢直接把他们加进来,别人一看这么小个群,,,怕人都走了。我要如何渡过前期人少的尴尬呢,好像一直把别人凉着不给通过也不好啊。
同学好。没啥可害羞的,人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个人都是好好读书的人,只要机制清楚了,控制好质量就好。这样每个人来了都很清楚这里质量很高,有干货,流失率就会低。另外一边,仍然做好引流就行了,慢慢来。
直接在群里做一些调查,看大家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做一些有目的性的引导,慢慢摸索
老师还是这个问题,如何让别人加进来,一般来说,主动搜索到群的人看到群里人数比较少都会迟疑不加群,如何让别人看到和知晓我这个群
同学说的是一个推广问题,推广问题主要就是3点,第一,在明确了群运营领域的前提下,知道这个领域的目标人群是谁。第二,写出目标人群喜欢看、对他们有用的内容。第三,你在这些人所在的渠道去发布你的文章。
具体来说,你写了高质量的内容,去知乎回答了问题,获得点赞很多,高的推荐位置,就会获得更多的曝光,从而有人会加你的群
这个事情吧,积累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所有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所积累,有的人没有持续的优化和尝试,所以没有积累
是这样,每一个不同的话题,对应的人群,这个人群基数是不一样的,所以不需要特别的专注与希望“增长快”。
而是把自己的领域做得质量高,这个才是重要的。
老师可以在视频里呼吁一下同学参与暖石社群那,摆出利益。
还有如果用户经常不在群活跃,屏蔽了群怎么办呢
【还有如果用户经常不在群活跃,屏蔽了群怎么办呢】这里首先不是怎么办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会屏蔽的问题,找到问题,自然也就有了解决方案。到底是你没有提供用户的利益,还是因为聊天太水,还是任何原因,都应该去做调查,然后你才知道针对你的具体业务,应该“怎么办”
老师,在学了上节课之后,然后平时在群里也有和大家聊天,很多人都是得了收藏的病,只藏不看,所以我做了一个社群构思,希望有资源和没资源的朋友们可以创立一个社群,在社群里整合大家的资源干货,然后根据资源的不同在去裂变对应的专项群(比如运营,营销,文案,入职),群管理模式类似于前面3个案例。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咱们不同群内的用户已经是垂直化了,比如面试作品组,微信成长组,学习小班等,导致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各个阶段的用户需求都有,实际落地的想法就有点困难,领域太广,资源太多,精力有限了。老师有好的建议吗?
同学好。首先要明确一下,在纸面上的讨论,都不能100%的作为可执行的办法。所以与其说建议,不如说我们应该实际做一下验证,这样的结果才是真实的。
我的建议是,还是做到聚焦会比较好。这样群运营会有明确的目的,事实上举例,即使做微信成长这一件事情,中间也可以涉及到各种的玩法、规则。所以我们可以先把视角放到具体到某一个细分,再在这个细分里想办法。
老师您好,我现在在一家摄影机构做社群运营,目前刚把社群搭建起来,也发活动引导客户进群,目前进群人数50个人,大家好像都是冲着进群的活动优惠来的,现在活动还没开始,因为人数不多,要积累一定的人数,所以目前只是在群里做活动预告,大家进群后也不说话,我在里面说话也没人回,场面有点尴尬,想请问一下老师,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有点没头绪
这个情况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尴尬,没人加群,或者没有人参与优惠活动,那才是真尴尬。如果你的目的是做一个活跃的社群,那就找办法活跃气氛。但如果你的目标是为后续的活动做转化,那么没人闲聊是正常可以接受的。如果实在不舒服,你可以在群里组织点小的预热活动,比如让大家发点自己认为拍得好的照片,或者你给大家发点以前的客户照片,让大家找找灵感,这样领了优惠活动之后更知道该拍什么。
如果你做的产品没有复购,那么变成死群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目标了。如果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弄一个活跃的群,那你可能就不应该用优惠吸引大家进来的,你想想,用优惠吸引大家进来的群,大家当然就是为了优惠来的。
一口气学了6节课,听到了这里。有个问题一直让我没想明白,即我们每个人真的都有必要去动手做一个100人以上的社群吗?哪怕我们并不打算做社群运营这个工作?
虽然我知道做社群有这些好处:可以帮助我的公众号引流、可以向HR证明我有做过社群、可以增加用户粘性等等。
但是我到底为什么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运营一个社群呢?论引流我非得靠社群么?(社群运营是我引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式么?)论向HR证明我做过的能力,我非得做社群运营么?而且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100人以上的社群么?如果我不想做社群,我不愿意整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运营社群上,是不是我可以不做社群。因为从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等上去看,我不是那么喜欢做社群。
目前我的公众号在努力日更,我对排版的要求就是简洁大方,在不影响我的内容制作时间精力情况下,适当地让排版更好一些。但是我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排版上可以做适当牺牲。
再就是在我看了很多学员帖子后,我发现大家更多地是利用知乎引流,而不是社群引流。那么问题来了,我是不是可以大致听一遍社群运营课,知道个大致流程,但是我并不需要去真的去做社群运营,因为本身社群运营只是一个下下策,我不喜欢做,做了也不会太长久,我会想办法去做新媒体运营。
产出有价值的内容,用公众号文章去帮助读者,影响读者,让他们拥有和我一样的行动力,甚至比我更强的行动力,去改变自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我想要的。
同学你好,首先社群运营课程的练习部分主要是为了积累社群运营经验,且从目前市面招聘情况来看,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推广引流能够实现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社群活动也是一种,所以就掌握技能点来看,社群部分的练习可以尝试。
其次,并不是必须要求大家运营一个百人社群,同学如果志不在社群,只需完成本系列设置的基本实操,清楚理论即可,这点并不强制。
最后,按照同学目前的规划与做法来看,更倾向于内容输出部分,目标是新媒体运营这点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建议同学可以尝试去筛选一下市面岗位的招聘情况,清楚目前需要掌握的具体技能点,这样对于同学实现自己的目标会更有帮助。
不客气,同学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继续接下来的学习吧,加油!
老师,我准备做一个家长之间交流的群。大家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填写到麦克表单里,每天晚上8:00-9:00会在群里发布问题,然后让其他家长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如果一个月没有帮助其他家乡会被踢出群。这算是持续要做的事吗
1.这是一个持续的机制,机制本身没有问题
2.这个机制好不好使,是不是用户所需要的,要跟家长聊,要去实际做得到反馈才知道
开放式聊天就可以,目的很清晰,就是要互相帮助,随做随调整就好了,第一次决定的机制,也不一定就是100%靠谱的,先做起来,就会发现问题,再跟用户聊,再调整,就会逐渐找到适合这个社群的运营方式。
老师,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在渠道上引流了一名用户,他想加入社群参加活动(我的公众号菜单栏里有一项加入社群),但社群的话目前只有他一个人,我该怎么办?
同学你好,这种情况在建立社群初期经常会遇到,如果用户是直接添加了同学的微信,那么和用户直说就好,表明现在是初期,可以等有一定数量之后再建群,或者问用户是否介意目前社群只有几个人,把选择权给到用户,同时不管用户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维系好和用户的联系。同学不用过于担心,其实初期的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引流也是持续的过程。
如果现在解决了同学的问题,还请同学在下方点一个解决给我一个反馈,如果还有问题希望和老师探讨,老师非常欢迎。
今天学的张君来时这节课,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价值,我对价值的理解一是群运营管理的价值、二是群成员的价值、三是群内活动和相关资源的价值。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大大小小的社群,其实很多社群最后都毁在群价值无法持续输出和群内部分成员广告太多或都是聊无聊的事情,导致群荒废。
所以我现在对价值的理解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最开始对外宣传的社群价值其实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需要群主、运营、群成员等共同来实现,因此最开始在做群定位和成员筛选的时候必须要谨慎,不是邀请的人越多越好,一下子把群邀请满达到500人,那样只会快速把自己噎死。先筛选人群,再发出邀请,告诉对方群是做什么的,合适的再让对方主动进来,而不是什么招呼都不打就一股脑地邀请一大堆人进来,这个筛选是双向选择的过程,第一步完成了过后,后面就离不开快速破冰和群内活动持续运营了,这是我的浅见,请老师多多指导!!
同学你好,
你对社群的思考很不错,为你点个赞!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实践中把理论落地。
加油~
看了楼下纸鸢和老师的互动回答,我觉得我的最初的坚持是正确的,因为暖石的课程教学模板只是符合大多数人群(主要是转行或者待业人员),因为有些实操我真的不想去做,主要还是要花大量时间,但是我又不想随便打一行字去解锁课程,所以我在第一个实操的时候(选择你未来的岗位),我就决定,有些实操我会去完成一遍,作业不及格可以,但运营的思维,做事的方法,流程我一定要知道。就拿微信跟知乎引流来讲,因为公司行业原因,知乎推广、微信公众号是真的没有必要,也没有潜在用户,所以我就以自己的兴趣建立了一个“句子迷摄影”的公众号,因为简单,可以没有时间压力,也不是敷衍的去做实操,又可以体验实操的过程。现在,一个月了,第三阶段还没学完,这让我有点着急,所以微信的最后两个实操就没有做,因为调查卷还没人反馈,所以还要去知乎引流,又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再加上我想过就算完成,数据什么的很棒,对现阶段的我,没有一点帮助,除了以后“简历”数据好看一点,但我现在是在职,工作什么的也很稳定,而且学费是公司付的(公司当时也推荐了进修的学习平台,但我在知乎看到并选择暖石,因为试听课感觉靠谱,现在则感觉选择真的没错),我急需所学去运营到公司提升业务上去,不想让老板对我的信任以为我在划水。运营思维和文案学习之后还是很棒的,对我先在的工作有较大帮助,但是公众号真的擦不上边,但是我都是尽可能的去完成,一边是公司的压力,一边是暖石的负责,所以今天上午心态有点不好,实操不做感觉有点尴尬,愧疚。直到现在我觉得我有点想通了,还是不忘初心,部分实操重在体验,不必过分停留,目标任然是第六阶段(燃眉之急就是百度SEM)。最后就是,实操我还是会去做的,花时间认真去做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轻重缓急。公众号还是会一直运营下去,毕竟不能辜负我那几个粉丝,谢谢你们(我知道他们都是暖石同学)。以上,我也不知道算什么,只是一些心里话,憋着难受就说出来了。
.
最后推荐同学们一社群运营句子
“你的微信不重要,你微信背后的人才重要”
谢谢同学对暖石的认可,同学的态度很真诚,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才能事半功倍,通过同学的自述,相信同学是一个对自己有清晰规划和严格要求的人,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继续学习,预祝工作顺利,加油。
老师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联合运营过一个千人的粤语群,并参与组织粤语群线上授课,通过和群友沟通寻找老师,免费给大家授课,然后每天在群里发课表,跟群友聊天来满足用户需求和增加黏性,但是目前这个群已经解散了,并没有留下数据,是否不能作为我的社群运营经验。
同学你好,当然不是,如果能有一手资料,让自己的经历描述更加充分的话,是最好的;但即使解散后没有留下相关素材,能力和经验的习得是抹不掉的,因此,实事求是即可,同学真的做过,大胆去阐述你的思路,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好,没问题的。
另外,这件事情也是给同学提了个醒,之后在做类似工作的时候,可以注意相关素材的收集和保存,以便日后用到。
ppt里面,“加入圈子”,那个是什么软件啊
同学你好,这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的社群入口的提示截图:
同学不客气,继续加油吧!
张老师的意思就是用户加入社群之前 我们要想吸引用户的地方是什么?然后两个方面:提供哪些利益,让用户得到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这个群内是什么样的人,以丰富自己的社交为关系。
不知道理解的是否正确
同学说的这“两个方面”,其实仍然是一件事,就是用户利益。如果加入这个社群无利可图,那么当然这个社群就不会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