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行运营系统课 >进阶:社群内的人物角色构成
社群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能通过社群得到“利益”,今天我们了解社群中都有哪些角色以及他们各自的利益
虽然老师没有提到,但是我还是想问下,我们的社群是金融投资者群,除了老师提到的几种角色,是否还需要有水军的加入呢?需要的话,大概占群人数比例多少比较合适呢?
1.不需要水军的加入,你要的是有效的人参与讨论和活动,水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即使加入了,你会有后续的成本,而且,撒一个谎,意味着需要另一个谎来圆前一个谎,很心累哎
真正能带动气氛的应该是有质量的信息才对的呀
所以更需要做正确的事情,说正确的话,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才能做的长久呀
老师,关于群的屏蔽者和关注者,是要怎样去调查呢?怎样知道他们是屏蔽了群呢?
这里你需要的是一个筛选机制,比如,通过艾特全体,做一个讨论或活动,没有参加的人,就去私聊他们问问
别客气,有问题随时来问就好。
关于退群的人又该如何做调查呢?还说这个社群建立的时候都是自己的好友?在好友里面进行退群原因的调查?若不是好友,这个岂不是有难度??
1.关于退群的调查,正像同学说的,如果要调查这部分人,就要在一开始,这些人都是通过你拉进群的,这样每个人的好友都有,这样就能做调查。
2.实际情况是,我们当然希望防微杜渐,所以调查这件事情应该在日常就持续做,这样就可以在事态还没有发展到要退群了,就得知用户的不爽
老师好,社群成员中【代言人】与【参与者】的关系属于合并同类项是吗?即用户的受益内容相似,而只是受益程度不同--对标前面【促使社群活跃】的6个环节--加入社群-观察-体验-参与-好处-社交文化。
两者区别:前者认同社群文化进而自发传播分享,后者得益于参与社群运营的好处,也还差一点儿就可以到认同该社群文化。
同学好。同学分析的已经非常好了。
通常,代言人的角色,是刚好这个产品、这个社群,特别符合自己的需求,才会产生“逢人就推荐”的效果。
关于屏蔽者,有有用的东西,怕错失信息为什么还要屏蔽?
因为也有没用的东西,比如你关注了200个公众号,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号的文章你都看。逻辑是一样的。
老师,我好像在视屏中隐隐约约看到了我的手机号码还有另一串数字,是我的学号吗?hhh,单纯好奇。
是的,这是每个人在暖石的专属ID
社群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能通过社群得到“利益”,今天我们了解社群中都有哪些角色以及他们各自的利益
虽然老师没有提到,但是我还是想问下,我们的社群是金融投资者群,除了老师提到的几种角色,是否还需要有水军的加入呢?需要的话,大概占群人数比例多少比较合适呢?
1.不需要水军的加入,你要的是有效的人参与讨论和活动,水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即使加入了,你会有后续的成本,而且,撒一个谎,意味着需要另一个谎来圆前一个谎,很心累哎
真正能带动气氛的应该是有质量的信息才对的呀
所以更需要做正确的事情,说正确的话,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才能做的长久呀
老师,关于群的屏蔽者和关注者,是要怎样去调查呢?怎样知道他们是屏蔽了群呢?
这里你需要的是一个筛选机制,比如,通过艾特全体,做一个讨论或活动,没有参加的人,就去私聊他们问问
别客气,有问题随时来问就好。
关于退群的人又该如何做调查呢?还说这个社群建立的时候都是自己的好友?在好友里面进行退群原因的调查?若不是好友,这个岂不是有难度??
1.关于退群的调查,正像同学说的,如果要调查这部分人,就要在一开始,这些人都是通过你拉进群的,这样每个人的好友都有,这样就能做调查。
2.实际情况是,我们当然希望防微杜渐,所以调查这件事情应该在日常就持续做,这样就可以在事态还没有发展到要退群了,就得知用户的不爽
老师好,社群成员中【代言人】与【参与者】的关系属于合并同类项是吗?即用户的受益内容相似,而只是受益程度不同--对标前面【促使社群活跃】的6个环节--加入社群-观察-体验-参与-好处-社交文化。
两者区别:前者认同社群文化进而自发传播分享,后者得益于参与社群运营的好处,也还差一点儿就可以到认同该社群文化。
同学好。同学分析的已经非常好了。
通常,代言人的角色,是刚好这个产品、这个社群,特别符合自己的需求,才会产生“逢人就推荐”的效果。
关于屏蔽者,有有用的东西,怕错失信息为什么还要屏蔽?
因为也有没用的东西,比如你关注了200个公众号,但是并不是每个公号的文章你都看。逻辑是一样的。
老师,我好像在视屏中隐隐约约看到了我的手机号码还有另一串数字,是我的学号吗?hhh,单纯好奇。
是的,这是每个人在暖石的专属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