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行运营系统课 > 产品成熟期,数据反馈的关注点
任何一个产品、营销内容和营销渠道,都不是永远好用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品牌广告不一定属于硬广。比如,你做了一次慈善,这个不是硬广,但是对你的品牌有好处。口碑营销,就是基于用户“对你好评”的行为的营销方式,用户会在微信、微博说你的产品好坏,说自己的产品体验,这是传播平台,这就是口碑营销。硬广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个广告位置,你在地铁买了一个广告牌,推广你的产品,这就是硬广
[细分产品目的和细分用户行为是如何帮助企业节流的呢?还望老师给一个例子。]举例,暖石的用户里,有学生用户学习目的是求职,有在职提升用户学习目的是提高。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学习计划。这些学习计划是适合用户身份的,所以用户会持续的学习,因为课程和练习适合他们。相当于用户增加了在暖石的时间,这就是节流
渠道A和B第一个月投入100分别可以挣200和150,那么A渠道就是相当划算,B渠道就是一般,过了几个月这俩渠道不行了,挣回来的钱分别变成了150和100,那么B就可能被新发现的更好的渠道取代
没错,运营这两个字,看你怎么理解,是广义的运营还是狭义的运营。广义就包括商家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甚至市场也是运营的一部分。营销和运营,是既有交集又有区别的,简单的理解,你可以理解为运营是侦察兵,直接和用户去沟通,市场是轰炸机,知道目标用户在哪,花钱去尽可能的带来目标用户来到你的产品
老师好,数据反馈怎样在产品成熟阶段应用在运营上呢?您只在课程中提到运营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讲到运营跟数据反馈的联系,难道是数据反馈指导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
同学好,你的爱思考习惯很好。运营在产品成熟阶段依然需要,比如你说的社群,如果运营不做数据分析,怎么知道每天社群的活跃度、退群人数、转化人数、什么话题大家更愿意讨论等等一系列的反馈,这些都需要调研和数据作为支撑。多学习多实践,你会越来越清晰的,加油。
老师~
(1)细分产品目的、细分用户行为怎么理解?细分产品目的可以和纵向拓展相对应,细分用户行为可以和横向拓展向对应吗?
(2)品牌广告不一定是硬广,意味着这两者有交叉的地方,交叉点在哪呢?可以具体指出吗?
(3)产品成熟期强调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效应。这里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效应是用户运营?为什么产品成熟期要特别指出,这不是应该贯穿整个产品的发展吗?
问题有点乱,也有点小白,请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樱花七日你好,依次来看你的问题:
1.细分产品目的就是细分产品的功能,比如暖石的社区功能、课后问答功能等等,与纵向拓展对应,细分用户行为就是细分用户需求,比如找到新的需求,比如暖石最开始来的用户是转行,那么后续的又有简历制作的需求,所以就开发了新的课程,是与横向拓展对应;
2.有的广告既兼顾了品牌又有效果,比如在某公众大号上发的一篇促销软文,既是品牌曝光,同时也能引流转化;
3.产品不同期侧重点不同,萌芽期侧重有效流量,找到有效的渠道,发展期侧重优化,提高转化率,成熟期有稳定的用户群了,就应该侧重客户关系了;
有任何不清楚的,跟老师交流就行,加油~
老师,我还是不大明白营销、产品、运营是怎么形成一个闭环的,可不可以详细说一说?
同学好,那老师就跟你再说一说,其实在这三者的岗位说明的课程中提到过。营销侧重引流,引流来之后,运营通过手段把这些流量转化成付费用户,并且服务好建立好的口碑,这些用户将口碑扩散进而影响到更多人访问营销人员的引流内容,同时这些口碑素材也是非常好的营销案例,进入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品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优化和迭代产品,使得用户体验更好,进而产生好的口碑,也作用于营销和运营。以上就是老师关于你这个问题的解答,多思考同时多实践,你会越来越棒,周末愉快,加油
关于营销渠道多元化的基础,是产品成熟期,老师的意思,你已经有稳定渠道和内容来获得有效流量,获得利润,在此期间同时要用数据分析看稳定的渠道和内容带来的盈利是否在衰退,因为不可能永远都只会有一种稳定的流量和渠道,随着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变化,那么慢慢就变化渠道和内容,当产品成熟期的时候,口碑营销其实已经无形当中形成,当未付费渠道和低付费渠道已经没有有效流量可挖掘,那就需要开拓出新的,当监测季度的利润非常高的时候,证明产品已经具备品牌化,那么就可以开始投放品牌广告。
同学的思路没有什么问题,很清晰。
老师在本课提到,计算营销曲线,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后面也有详细讲到,可是我还是没听懂,老师可以具体举个例子给讲下吗?谢谢老师
同学你好,【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后面也有详细讲到,可是我还是没听懂】是哪点不懂呢?比如【概念】还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同学你好。
1.【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比如你选择了微博粉丝通这个渠道,最开始投入了1000块钱,收获了8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8000,那么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是800%,然后你继续扩大投入到2000,收获了10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10000,那么此时的投入产出比是500%,那么最开始投入1000的时候,是性价比高的点,至于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
2.【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受益最多】,因为这种发现的方法还没有人大范围尝试,所以开拓者会收益。【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 比如你最开始在微博投入了10000元,获得了30个转化,但是按照这个方法继续挖掘,你会发现继续投入10000,可能才获得20个转化,然后再之后,投入20000才能获得30个转化,投入越来越大,但收益却在减退。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问就好。
老师,我不是很理解,这不仅仅是你的产品还是用户的产品这句话
同学好,意思就是说产品不仅仅要站在自己角度去构建原型图和迭代,也要时刻谨遵根据用户需求来优化产品。因为这不仅仅是你做的产品,也是用户正在使用的产品。
老师,营销曲线,如果投入1000,得到10个转化,利润10000元,投入产出比是1000%,再次投入2000,得到15个转化,利润15000元,投入产出比是750%,虽然性价比是1000的时候最佳,但是加大投入能获取更多的转化,如果我是处于需要扩大用户的阶段,我是否能不遵守老师提到的性价比最佳原则,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转化呢?
同学好。营销曲线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将【宣传内容产品化】并且将【产品转化路径产品化】了,就是说我们已经确定了某个“营销内容”和“产品转化路径”的组合可以稳定持续的带来有效流量的转化了。那这个时候我们要的就是这个组合带来的持续的利益最大化,因为任何产品和企业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所以从营销的角度,我们要追求的肯定也是最高性价比和最大的利润。
但是,如果这个阶段我们不只以转化为目的,而是又有了其他的目的,比如说扩大用户群、扩大粉丝数,那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目的去判断要不要继续投入了,如果可以达成这个目的,就继续投入。但是这和营销曲线没有关系。
回复不能添加图片。只能重新提交了。这是我画的对营销曲线的理解,请老师指正。
同学你好,你考虑的营销曲线整体没有问题,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
同学的思考很不错,继续保持哦。
同学好,因为产品和运营侧重把进来的用户维护好,不让其流失掉,就相当于把挣到的钱花好,不浪费,所以说是节流的工作。
尽可能去挖掘一些新渠道,因为并不知道哪种渠道会衰退。这种说法正确么老师?
同学好,因为已有的渠道也会有饱和期,所以要不断地拓展新渠道。
老师您好,课程中提到营销渠道不外乎三种方式:1、社群营销2、硬广3、品牌广告。对这三种类别能否给出明确定义和解释
同学你好,
1、口碑营销就是用户通过享受产品服务、内容后,进一步自发传播给周边的人,社群是接触服务用户的一个途径,但不是所有的口碑营销都必须在社群中完成,这点同学需要了解一下;
2、硬广告则是指直接摆明“我这就是在推广产品/公司/品牌”的广告,比如sem、信息流、微博粉丝通以及上面说到的地铁公交广告都属于硬广告。
3、品牌广告主要目的是为了品牌传播,像你说的地铁、公交和电梯的广告属于品牌广告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些PR工作、活动类工作也都属于品牌广告。
老师,带着产品去参加行业展会,我理解也是口碑广告,品牌广告。可以这么理解么
同学你好,展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公司形象,销售产品,展示新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品牌宣传的作用;如果遇到用户在展会上,向另一个用户推荐你家的产品,那也起到了口碑营销的作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可以算是起到了这两个广告的效果
老师,你在课程中说查看流量来源的数据报告,一定 会发现我们之前不知道的流量来源,可以我想问,既然我们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个流量渠道,又怎么做的链接检测,那没做链接检测,又怎么知道用户来自哪里呢??
同学你好,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识别出用户来源,比如你没有在简书做过任何事,但是有你的用户把相关内容放到简书了,于是数据来源报告中显示,有一个流量来自于简书,这样顺藤摸瓜,也许我们就可以在简书做些事情,做测试,看看能不能带来更多效果。
老师你说的任何一个渠道都有衰退期,可为什么会有衰退期呢?我理解的是这个渠道里聚集着目标用户,也测试出了好用的内容+渠道组合形式,那为什么还会衰退呢?
同学你好,渠道无论是话题广度还是人群基数都是会有饱和期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比如新渠道的出现用户进行迁移,还比如用户出现新需求等,测试出的内容+渠道组合也不会一直持正比例增长。而渠道衰退是指投入产出比值有所下降,不一定就是会亏本。
老师,请问如何判断产品处于哪个阶段呢?
什么时候算发展期?什么时候算成熟?这得看公司具体的情况吗?
同学的理解没问题,要看公司具体的运营现状,例如,产品线的完善程度、市场推广的营收效果等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不需要刻意判断产品属于什么阶段,只需要根据当下的运营态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运营效果即可,也就是说,产品发展阶段只是工作结果,不是工作的出发点。
老师,您好,课中讲到的“营销曲线”,我还是没有听懂,能不能通俗一点解释一下呢?
同学你好,营销曲线就是通过测试,找到这个渠道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值。比如微博粉丝通这个渠道,投入了1000块钱,收获了8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8000,那么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是800%,然后你继续扩大投入到2000,收获了10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10000,那么此时的投入产出比是500%,那么最开始投入1000的时候,是性价比高的点,这个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达到最高点的时候,意味着在这个渠道不需要加大投放了。
同学客气了,继续加油。
老师我有点不懂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是什么意思,假如我一个内容投入到abc渠道虽然获得利润有高有低,但是只要盈利,那我没必要放弃啊,我把abc内容各自投放到abc渠道,得出6种组合,然后把不盈利舍去也可以啊
同学好,盈利是分高低的,暂时选高的,不代表以后都要放弃利润低的,只是精力有限,需要把工作做到最能出成果的地方,如果最有利润的地方已经挖掘殆尽,可以再考虑挖掘盈利不那么高的组合。
老师,为什么说在不要在任何群里面问做微博粉丝通好用吗?微信公众号好用吗?正因为这没有意义难道这不是基于用户调查才得到的渠道吗?
同学你好,这里老师的意思是,每个行业、公司的具体业务和发展阶段都不同,别人在微博获得很好的效果,不代表自己的业务也适合,因此没有既定的好用的套路。用户调查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先去了解付费用户,分别是从哪些渠道知道的产品,占比如何,然后优先在来源最多的1-2个渠道,分别投放营销内容进行测试,用数据结果来验证某个渠道是否好用。而不是问用户或者和你的业务不相干的其他人。
同学客气了,继续加油。
硬广告就比如在地铁买个广告位置?然后品牌广告就是你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然后做活动宣传自己的产品,例如小米新品发布会。老师,我这样理解对吗?
同学你好,你的思路没有问题,硬广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个广告位置,当然,这个不仅是地铁广告,你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上买到的那种宣传产品的“纯广告”,都是硬广。
“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收益最多,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这句话中的“很高的价格”是不是表述成“最高的价格”会更加准确?然后这个“价格”是指什么价格,是指用这个最好挖掘流量方法获取流量后带来的收益吗?
同学好,价格是指的收益,同学理解的没有问题,不一定是最高价格,因为这个高低是一个趋势值,不是绝对值,由高到低的过程会出现更高价格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总体趋势上是逐渐下降的。
老师你好
看到这节课的开始讲了营销、运营,营销和运营的区别是什么呢?运营不是就是相当于做营销吗?
同学你好,这个问题我可能不能十分详尽地给你一一讲明,因为这个话题拉开了讲甚至可以写出一篇论文。
营销是一个大的概念,笼统地说,营销重拉新,运营重留存。比如暖石的市场和销售负责整个大的营销,而暖石的各位老师就是运营,重在留存、促活。
关于运营,又可以细分很多目标出来,你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4248434?refer=nuanshi100。
任何一个产品、营销内容和营销渠道,都不是永远好用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数据中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品牌广告不一定属于硬广。比如,你做了一次慈善,这个不是硬广,但是对你的品牌有好处。口碑营销,就是基于用户“对你好评”的行为的营销方式,用户会在微信、微博说你的产品好坏,说自己的产品体验,这是传播平台,这就是口碑营销。硬广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个广告位置,你在地铁买了一个广告牌,推广你的产品,这就是硬广
[细分产品目的和细分用户行为是如何帮助企业节流的呢?还望老师给一个例子。]举例,暖石的用户里,有学生用户学习目的是求职,有在职提升用户学习目的是提高。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了不同的学习计划。这些学习计划是适合用户身份的,所以用户会持续的学习,因为课程和练习适合他们。相当于用户增加了在暖石的时间,这就是节流
渠道A和B第一个月投入100分别可以挣200和150,那么A渠道就是相当划算,B渠道就是一般,过了几个月这俩渠道不行了,挣回来的钱分别变成了150和100,那么B就可能被新发现的更好的渠道取代
没错,运营这两个字,看你怎么理解,是广义的运营还是狭义的运营。广义就包括商家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甚至市场也是运营的一部分。营销和运营,是既有交集又有区别的,简单的理解,你可以理解为运营是侦察兵,直接和用户去沟通,市场是轰炸机,知道目标用户在哪,花钱去尽可能的带来目标用户来到你的产品
老师好,数据反馈怎样在产品成熟阶段应用在运营上呢?您只在课程中提到运营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讲到运营跟数据反馈的联系,难道是数据反馈指导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
同学好,你的爱思考习惯很好。运营在产品成熟阶段依然需要,比如你说的社群,如果运营不做数据分析,怎么知道每天社群的活跃度、退群人数、转化人数、什么话题大家更愿意讨论等等一系列的反馈,这些都需要调研和数据作为支撑。多学习多实践,你会越来越清晰的,加油。
老师~
(1)细分产品目的、细分用户行为怎么理解?细分产品目的可以和纵向拓展相对应,细分用户行为可以和横向拓展向对应吗?
(2)品牌广告不一定是硬广,意味着这两者有交叉的地方,交叉点在哪呢?可以具体指出吗?
(3)产品成熟期强调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效应。这里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社群效应是用户运营?为什么产品成熟期要特别指出,这不是应该贯穿整个产品的发展吗?
问题有点乱,也有点小白,请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樱花七日你好,依次来看你的问题:
1.细分产品目的就是细分产品的功能,比如暖石的社区功能、课后问答功能等等,与纵向拓展对应,细分用户行为就是细分用户需求,比如找到新的需求,比如暖石最开始来的用户是转行,那么后续的又有简历制作的需求,所以就开发了新的课程,是与横向拓展对应;
2.有的广告既兼顾了品牌又有效果,比如在某公众大号上发的一篇促销软文,既是品牌曝光,同时也能引流转化;
3.产品不同期侧重点不同,萌芽期侧重有效流量,找到有效的渠道,发展期侧重优化,提高转化率,成熟期有稳定的用户群了,就应该侧重客户关系了;
有任何不清楚的,跟老师交流就行,加油~
老师,我还是不大明白营销、产品、运营是怎么形成一个闭环的,可不可以详细说一说?
同学好,那老师就跟你再说一说,其实在这三者的岗位说明的课程中提到过。营销侧重引流,引流来之后,运营通过手段把这些流量转化成付费用户,并且服务好建立好的口碑,这些用户将口碑扩散进而影响到更多人访问营销人员的引流内容,同时这些口碑素材也是非常好的营销案例,进入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产品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优化和迭代产品,使得用户体验更好,进而产生好的口碑,也作用于营销和运营。以上就是老师关于你这个问题的解答,多思考同时多实践,你会越来越棒,周末愉快,加油
关于营销渠道多元化的基础,是产品成熟期,老师的意思,你已经有稳定渠道和内容来获得有效流量,获得利润,在此期间同时要用数据分析看稳定的渠道和内容带来的盈利是否在衰退,因为不可能永远都只会有一种稳定的流量和渠道,随着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变化,那么慢慢就变化渠道和内容,当产品成熟期的时候,口碑营销其实已经无形当中形成,当未付费渠道和低付费渠道已经没有有效流量可挖掘,那就需要开拓出新的,当监测季度的利润非常高的时候,证明产品已经具备品牌化,那么就可以开始投放品牌广告。
同学的思路没有什么问题,很清晰。
老师在本课提到,计算营销曲线,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后面也有详细讲到,可是我还是没听懂,老师可以具体举个例子给讲下吗?谢谢老师
同学你好,【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后面也有详细讲到,可是我还是没听懂】是哪点不懂呢?比如【概念】还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同学你好。
1.【营销曲线就是找到投放广告性价比最高的那个点?】比如你选择了微博粉丝通这个渠道,最开始投入了1000块钱,收获了8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8000,那么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是800%,然后你继续扩大投入到2000,收获了10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10000,那么此时的投入产出比是500%,那么最开始投入1000的时候,是性价比高的点,至于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
2.【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受益最多】,因为这种发现的方法还没有人大范围尝试,所以开拓者会收益。【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 比如你最开始在微博投入了10000元,获得了30个转化,但是按照这个方法继续挖掘,你会发现继续投入10000,可能才获得20个转化,然后再之后,投入20000才能获得30个转化,投入越来越大,但收益却在减退。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问就好。
老师,我不是很理解,这不仅仅是你的产品还是用户的产品这句话
同学好,意思就是说产品不仅仅要站在自己角度去构建原型图和迭代,也要时刻谨遵根据用户需求来优化产品。因为这不仅仅是你做的产品,也是用户正在使用的产品。
老师,营销曲线,如果投入1000,得到10个转化,利润10000元,投入产出比是1000%,再次投入2000,得到15个转化,利润15000元,投入产出比是750%,虽然性价比是1000的时候最佳,但是加大投入能获取更多的转化,如果我是处于需要扩大用户的阶段,我是否能不遵守老师提到的性价比最佳原则,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转化呢?
同学好。营销曲线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将【宣传内容产品化】并且将【产品转化路径产品化】了,就是说我们已经确定了某个“营销内容”和“产品转化路径”的组合可以稳定持续的带来有效流量的转化了。那这个时候我们要的就是这个组合带来的持续的利益最大化,因为任何产品和企业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所以从营销的角度,我们要追求的肯定也是最高性价比和最大的利润。
但是,如果这个阶段我们不只以转化为目的,而是又有了其他的目的,比如说扩大用户群、扩大粉丝数,那这个时候就要根据目的去判断要不要继续投入了,如果可以达成这个目的,就继续投入。但是这和营销曲线没有关系。
回复不能添加图片。只能重新提交了。这是我画的对营销曲线的理解,请老师指正。
同学你好,你考虑的营销曲线整体没有问题,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
同学的思考很不错,继续保持哦。
同学好,因为产品和运营侧重把进来的用户维护好,不让其流失掉,就相当于把挣到的钱花好,不浪费,所以说是节流的工作。
尽可能去挖掘一些新渠道,因为并不知道哪种渠道会衰退。这种说法正确么老师?
同学好,因为已有的渠道也会有饱和期,所以要不断地拓展新渠道。
老师您好,课程中提到营销渠道不外乎三种方式:1、社群营销2、硬广3、品牌广告。对这三种类别能否给出明确定义和解释
同学你好,
1、口碑营销就是用户通过享受产品服务、内容后,进一步自发传播给周边的人,社群是接触服务用户的一个途径,但不是所有的口碑营销都必须在社群中完成,这点同学需要了解一下;
2、硬广告则是指直接摆明“我这就是在推广产品/公司/品牌”的广告,比如sem、信息流、微博粉丝通以及上面说到的地铁公交广告都属于硬广告。
3、品牌广告主要目的是为了品牌传播,像你说的地铁、公交和电梯的广告属于品牌广告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些PR工作、活动类工作也都属于品牌广告。
老师,带着产品去参加行业展会,我理解也是口碑广告,品牌广告。可以这么理解么
同学你好,展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公司形象,销售产品,展示新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品牌宣传的作用;如果遇到用户在展会上,向另一个用户推荐你家的产品,那也起到了口碑营销的作用。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可以算是起到了这两个广告的效果
老师,你在课程中说查看流量来源的数据报告,一定 会发现我们之前不知道的流量来源,可以我想问,既然我们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个流量渠道,又怎么做的链接检测,那没做链接检测,又怎么知道用户来自哪里呢??
同学你好,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识别出用户来源,比如你没有在简书做过任何事,但是有你的用户把相关内容放到简书了,于是数据来源报告中显示,有一个流量来自于简书,这样顺藤摸瓜,也许我们就可以在简书做些事情,做测试,看看能不能带来更多效果。
老师你说的任何一个渠道都有衰退期,可为什么会有衰退期呢?我理解的是这个渠道里聚集着目标用户,也测试出了好用的内容+渠道组合形式,那为什么还会衰退呢?
同学你好,渠道无论是话题广度还是人群基数都是会有饱和期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比如新渠道的出现用户进行迁移,还比如用户出现新需求等,测试出的内容+渠道组合也不会一直持正比例增长。而渠道衰退是指投入产出比值有所下降,不一定就是会亏本。
老师,请问如何判断产品处于哪个阶段呢?
什么时候算发展期?什么时候算成熟?这得看公司具体的情况吗?
同学的理解没问题,要看公司具体的运营现状,例如,产品线的完善程度、市场推广的营收效果等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不需要刻意判断产品属于什么阶段,只需要根据当下的运营态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运营效果即可,也就是说,产品发展阶段只是工作结果,不是工作的出发点。
老师,您好,课中讲到的“营销曲线”,我还是没有听懂,能不能通俗一点解释一下呢?
同学你好,营销曲线就是通过测试,找到这个渠道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值。比如微博粉丝通这个渠道,投入了1000块钱,收获了8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8000,那么投入产出比(产出/投入)是800%,然后你继续扩大投入到2000,收获了10个转化,纯利润一共是10000,那么此时的投入产出比是500%,那么最开始投入1000的时候,是性价比高的点,这个性价比最高的点需要不断调整去找到,达到最高点的时候,意味着在这个渠道不需要加大投放了。
同学客气了,继续加油。
老师我有点不懂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是什么意思,假如我一个内容投入到abc渠道虽然获得利润有高有低,但是只要盈利,那我没必要放弃啊,我把abc内容各自投放到abc渠道,得出6种组合,然后把不盈利舍去也可以啊
同学好,盈利是分高低的,暂时选高的,不代表以后都要放弃利润低的,只是精力有限,需要把工作做到最能出成果的地方,如果最有利润的地方已经挖掘殆尽,可以再考虑挖掘盈利不那么高的组合。
老师,为什么说在不要在任何群里面问做微博粉丝通好用吗?微信公众号好用吗?正因为这没有意义难道这不是基于用户调查才得到的渠道吗?
同学你好,这里老师的意思是,每个行业、公司的具体业务和发展阶段都不同,别人在微博获得很好的效果,不代表自己的业务也适合,因此没有既定的好用的套路。用户调查的正确方式应该是,先去了解付费用户,分别是从哪些渠道知道的产品,占比如何,然后优先在来源最多的1-2个渠道,分别投放营销内容进行测试,用数据结果来验证某个渠道是否好用。而不是问用户或者和你的业务不相干的其他人。
同学客气了,继续加油。
硬广告就比如在地铁买个广告位置?然后品牌广告就是你的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然后做活动宣传自己的产品,例如小米新品发布会。老师,我这样理解对吗?
同学你好,你的思路没有问题,硬广就是你花钱买了一个广告位置,当然,这个不仅是地铁广告,你在报纸、网站、电视台上买到的那种宣传产品的“纯广告”,都是硬广。
“最早发现某个流量的最好挖掘方法的人收益最多,这种方法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逐渐到了衰退期。”这句话中的“很高的价格”是不是表述成“最高的价格”会更加准确?然后这个“价格”是指什么价格,是指用这个最好挖掘流量方法获取流量后带来的收益吗?
同学好,价格是指的收益,同学理解的没有问题,不一定是最高价格,因为这个高低是一个趋势值,不是绝对值,由高到低的过程会出现更高价格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总体趋势上是逐渐下降的。
老师你好
看到这节课的开始讲了营销、运营,营销和运营的区别是什么呢?运营不是就是相当于做营销吗?
同学你好,这个问题我可能不能十分详尽地给你一一讲明,因为这个话题拉开了讲甚至可以写出一篇论文。
营销是一个大的概念,笼统地说,营销重拉新,运营重留存。比如暖石的市场和销售负责整个大的营销,而暖石的各位老师就是运营,重在留存、促活。
关于运营,又可以细分很多目标出来,你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24248434?refer=nuanshi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