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行运营系统课 > 产品定位,确定产品核心卖点和目标受众
写方案是为了推广产品,在设计具体的推广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一次方案的目标用户是谁,进而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些问题搞清楚,是制作合格营销方案的基础
只有付费了,才是最准确的,调查付费用户会更有价值。如果你的产品还没上线,你只能把用户分类,去做用户调查,问他们愿意为这个产品付费吗,但是这时候用户说愿意,但是不一定真的会付费。你要做的是,尽快测试付费的结果。暖石的课程,在有几十节课时的时候,就已经是付费产品了,我们告诉用户会更新更多的课程。
还有一个问题,看到老师回复其他同学,“调查年龄并不只是想知道对方多少岁”那么,调查年龄是为什么?年龄背后代表的东西?
年龄背后可以有很多联想,我们有联想之后还需要去市场中验证。
比如说联想可以是:年龄背后对应的是收入能力、求职的急切程度、大致的上班年限
张哥,有点不明白,目标是3月份实现流水10w,但是从内容/渠道,活动测试,到投放分了3个月去做?1个月完成的目标,变成了3个月去验证生意模型
同学,你好。这里只是举例子说明在完成目标之前的测试,时间就是来举例子的,实际工作当中可能用不到这么多。
老师,确认暖石目标受众的时候,根据您提供的数据来看,23-40岁的人群占了87%,比18-28岁的70%左右多好多,为什么最终把受众定为18-28岁了啊?
同学好。是这样的,这是大致的方向数据,具体还要去细分一下,比如23--40之间具体哪个比重最高,根据调查得出18--28岁最高,所以定为了这个。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一个大的数据时候,如果可以再细分,就再细分,更精确,这样后面宣传、投放人群都会更有利,产品目标更清晰。
别客气,有问题随时来问
老师,像课程中提到的暖石是为18-28岁的人员提供互联网知识,10岁的年龄差里面是不是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比如18-22是大学生身份,目的是学习互联网知识顺利入职;23-25是工作两年想转行或者是需要get技能的人,目的是转行或升职;26-28是其他需求。我想问的是,针对这样不同的细分需求,暖石课程是一样的,像是用户运营这块有没有按照需求划分社群?如果是像国学之类的,目标人群是0-12岁,是要分婴儿、小学、初中阶段的,是不是更符合:不同人群+细分需求+各种内容形式?这样的产品是成熟期,但现实情况是产品还处在验证生意模型阶段,我想问的是要是进行引流的话,是需要针对不同细分人群需求进行内容制作和宣传的对吧?(我觉得是,就感觉学到的知识像是会,但又有点朦胧,任督二脉没通的感觉。),望老师解惑。
同学好。
1.【针对这样不同的细分需求,暖石课程是一样的,像是用户运营这块有没有按照需求划分社群?】目前社群的划分没有按照年龄做区分,所有同学在同一个社群。课程里面讲的是让同学清楚如果要确定产品的目标受众,要非常清楚,即使测定了18--40岁为目标受众,但是这个年龄相差甚大,仍需清楚你的每个阶段目标受众需求是什么,把这些搞清楚,才能搞好所有后面的工作;
2.【我想问的是要是进行引流的话,是需要针对不同细分人群需求进行内容制作和宣传的对吧?】是的,理解完全正确。暖石之所以没有进行社群的划分,而是大家目的一样,按照年龄在划分不同社群没有必要;国学里面划分社群是根据他们自己需求来定,这个社群是否按照年龄划分,依据实际情况来定。
3. 【就感觉学到的知识像是会,但又有点朦胧,任督二脉没通的感觉】知识学习是“陌生--认识--熟悉--实践--熟悉--实践--……最终到熟练运用过程”,所以同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需要继续反复学习和实践,才可以达到熟练。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
老师好,产品定位是成立公司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的,产品核心卖点和受众是后期调查出来的,对吗?
1.[产品定位是成立公司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的]定好之后,还是需要有一个验证的过程的。这点要强调一下,因为做事情不能脑补
2.[产品核心卖点和受众是后期调查出来的]核心卖点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卖点,这个也是需要验证得到结果的。举例,我认为用户需要系统学习,这个是我在一开始的想法,然后我在后期进行了验证,大家真的需要
1.[目标人群可以判定是22——40岁之间的女性]这个年龄区间过大,对此我是表示怀疑的,因为22岁的女孩和40岁的女人,需求是不一样的。
2.[一开始就是要盈利的商品]我讲的是,最好在一开始就盈利,但是不一定必须一开始就盈利,即使开始不盈利,你也需要想清楚未来如何盈利
3.[因为逻辑还是没法理顺]通常鸡汤类内容,并不是解决具体的用户需求,如果想盈利,那么就要靠超大流量,接广告的方式来变现。
[是否适合做问卷调查,确认下受众的年龄层呢]其实你的目标并不是为了知道具体的年龄,我们做调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调查目标是什么,你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所以你才做调查的。
1.你只提到了阅读量,那么阅读量是最终目标吗?你最好想清楚,公司做微信号,最终结果,到底要的是什么。
2.[我想找大号做有偿推广,迅速跃升为大体量账号]大号推你,第一,大号的质量,需要测试。第二,即使推你,也不一定就可以“迅速跃升”
3.[还有其他可用的引流渠道吗?]这个问题,不应该是问我问出来的,应该是你自己测试测出来的。
4.[因为没有反馈数据,也无法做出执行排期,定不下 KPI]那么你的方案目标,首先是明确目标,定好KPI,而不是脑补KPI
5.[找到稳定的优质引流渠道。 这么考虑是否存在错误呢]没问题,但是最好有转化率一类的数据标准,这个就需要你自己根据自己的业务目标来设定了。
但是有个问题啊,作为小白,对于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其实没那么清楚的啊。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确定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呢?确定了核心卖点,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呢,求解。
同学好。
1.【作为小白,对于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其实没那么清楚的啊。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确定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呢?】快速了解产品的方式有2个
第一,直接问自己的上司、同事、并且尽可能的得到任何的数据
第二,把自己当成用户,去实际体验自己的产品,体验竞品的产品,找到真实的体验感受。
2.【确定了核心卖点,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呢】这是需要数据积累得到的。用暖石举例,我们调查了每一个付费用户的身份特征,他们的年龄、年收入、学习目的、他们的地域,等等等等这些信息,当积累出数据量的时候,我就会很清晰的知道我的核心用户到底是谁。同样道理,你可以去你的产品的用户的调查。
老师,考研课程怎么定位?考研客人的人群已经很精准了,就是要考研的大学生,但是细分需求太多了,政治、英语、数学、专业(同一个学科还分不同的课程,如:数学1、数学2等),这个要调查用户最需求个课程么?现在用户都是线下学生没上课,在网上补课的,感觉也没多少参考价值。
我是你的话:
1.我会定位,我的产品核心人群,既然细分需求多,那么数据告诉我,到哪哪个品类的考研人群最多呢?首先我要找到核心用户
2.“这个要调查用户最需求个课程么”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你首先从你的角度,要想清楚,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才有可能开始去考虑调查什么。同学目前的情况,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了。一定是有目的,通过调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你可以想清楚,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产品本身是有定位的,为什么营销的时候还要去了解核心卖点和目标受众呢
同学好,
产品和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互利共进的,做市场营销的前提或者基础来自于产品,所以核心卖点就是从产品本身来寻找,而目标用户又是针对于核心卖点找到,自己的产品卖点正好匹配了那些用户的需求,把这些需求找到并加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匹配这些需求,那么就能做出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同学好
需要调研哪种形式的营销活动会更促进用户的购买行为,产品调研只能提供哪些产品性能是满足用户什么需求,一般不会调研关于营销活动方面的内容。
老师,我在阅读一本关于制作用户画像相关的书时,发现有个论点:
一级标签: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属性、动态、偏好;简单的说就是保安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就是用户是谁,在干什么和想要什么。这三个部分,就是框定画像基本结构的“线稿”,具体来说,就是你的用户有哪些主要基本属性,他们平时有哪些行动轨迹,他们的喜欢什么。
二级标签,相当于局部的精细线稿,一般包括:基本信息、使用动态、消费动态、偏好特征、期待目标等几大项。
三级标签,相当于上色:就是在二级标签下的具体细分。
我们做用户调查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吗?会不会问太多产生反感?
同学,你好。
我们做用户调查时,建议去调查和产品相相关性较强的问题。
一些用户画像,如果不会影响到产品能否让用户接受,可以不去调查,第一,无效信息会给我们分析带来额外的负担。第二,如果采用调查问卷或者1v1聊天的方式调查用户,问题太多,用户容易疲倦,可能会敷衍调查者,得到的是不真实的信息。
拿用户的消费水平或者月收入来说。如果我们的产品是单价几十元的衣服,用户的收入就基本不用调查。如果我们的产品单价比较高,二三千,那么就要想办法去调查目标用户的月收入或者消费习惯了。
这节课和之前的运营定位阿好像,一直在反复提到的就是为谁解决深问题,优势特点利益点,是吗
同学总结得没有问题,是这样的。
老师,关于什么产品、目标受众。不是太明白,产品都是不相同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可以找到。目标受众这点,要怎么去确定他就是目标受众
【产品都是不相同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可以找到】同学好,这句话同学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再具体描述下,老师给你针对性的具体解答。
【目标受众这点,要怎么去确定他就是目标受众】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或者1v1跟用户沟通,问目标用户是否愿意为该产品付费?或者是否愿意关注、使用该产品。
老师,课文我点错了,点成没帮助,还取消不了。
同学不用着急,老师反馈给后台记录一下就好了,同学继续往下学习吧,加油!
老师,之前在做知乎渠道引流时,很多粉丝是关注了我的知乎号,却没有关注我的公众号,这时候我同样可以在知乎做1V1调查了解用户吗?还是一定要引流到公众号再调查?
同学好,这要看你的调查目的是什么了。
如果同学是想调查为什么他们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却不肯到公众号关注你,或是想调查用户近期感兴趣的话题为自己的内容制作提供灵感,那么在知乎做1v1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同学是想调查为什么大家关注你的公众号,或是你的公众号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那么知乎上的1v1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老师您好,在评论里看到您回答同学的问题,说:产品上线前,需要做的是尽快测试付费的结果。
那测试付费结果的意思是,调查哪些人付了费,为什么付费吗?然后再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选择吗?
可是,这个时候产品还没有上线啊,如何嫩刚测试出付费的结果呢?
实在是想不通。非常感谢老师给指点。
同学好。
1.【那测试付费结果的意思是,调查哪些人付了费,为什么付费吗?然后再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选择吗?】是这样的;
2.【可是,这个时候产品还没有上线啊,如何嫩刚测试出付费的结果呢?】测试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举个例子,例如暖石完整课程上线前,测试时候可以投放一部分的课程,通过这部分来验证。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开个饭店,不必自己开店,可以尝试先做一些菜,来看看用户反馈。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
老师,营销策略的制定一定要经过3个月来测试内容和渠道吗 前面讲的营销方案中,策略部分需要3-4天来制定,这点我有点觉得不是很明白。
同学好。其实这个时间是不一定的,课程这里只是举例,实际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有可能是3个月,也有可能是几天。
1.在目标受众那部分,18-22,23-28,18-22应该是大学生吧,为什么分类的时候都归到在职人群了?因为在职的比例更大?2.大学生和在职人群还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也不同,那么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怎么协调?谢谢老师
是的,是因为在职的比例更大。
【大学生和在职人群还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也不同,那么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怎么协调?】这个问题其实我的视角是,我需要找到大学生和在职人群,来到产品的共同需求,那就是:找工作
可以这么说,就是要找共性。
这么理解对。目的就是先定性用户是谁,确定他们的痛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想引流办法
老师好,想问的是视频中用暖石举例确定目标用户的问题。1、年龄区间18-22岁为67人,29-40岁为151人;2、学习目的为找工作占19.56%,提高营销效果占22.28%,为什么最终都选择了前者的维度,不是应该取比例大的部分吗?谢谢老师。
同学能指出问题非常好,说明你在思考问题。这个课时中的数据,是虚拟数据,为的就是希望大家学会做事情的逻辑。现在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理解了课程中的内容。没错,我们做选择,应该选择大比例的数据指向的。你的理解没问题,只是课程数据是虚拟数据。
老师请问这部分切花费的工作时间通常要多久?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要看你所需要的调查目标、调查数据的细致程度,调查的方式、难度,这些每个具体的产品面临的问题都有可能不一样的。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写转化率,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为了测试数据,以测试目的来做方案就好了
同学,我看了你的学习记录。
我建议你系统的把营销思维课程看完,这样你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课程中讲到的工具是麦客表单作为调查工具,方法在营销思维课程中“用户调查”知识点。
转而调查vip用户和最早购买课程的用户,这个思路是对的。
关于调查,如果100份样本,你就拿到了一个趋势性的数据,100人中有90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就不需要调查500份
当没有明显结果的时候,才需要多一些样本
策划方案的目标跟写文案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给用户的解决方案是在内容环节给出来的
写方案是为了推广产品,在设计具体的推广内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这一次方案的目标用户是谁,进而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这些问题搞清楚,是制作合格营销方案的基础
只有付费了,才是最准确的,调查付费用户会更有价值。如果你的产品还没上线,你只能把用户分类,去做用户调查,问他们愿意为这个产品付费吗,但是这时候用户说愿意,但是不一定真的会付费。你要做的是,尽快测试付费的结果。暖石的课程,在有几十节课时的时候,就已经是付费产品了,我们告诉用户会更新更多的课程。
还有一个问题,看到老师回复其他同学,“调查年龄并不只是想知道对方多少岁”那么,调查年龄是为什么?年龄背后代表的东西?
年龄背后可以有很多联想,我们有联想之后还需要去市场中验证。
比如说联想可以是:年龄背后对应的是收入能力、求职的急切程度、大致的上班年限
张哥,有点不明白,目标是3月份实现流水10w,但是从内容/渠道,活动测试,到投放分了3个月去做?1个月完成的目标,变成了3个月去验证生意模型
同学,你好。这里只是举例子说明在完成目标之前的测试,时间就是来举例子的,实际工作当中可能用不到这么多。
老师,确认暖石目标受众的时候,根据您提供的数据来看,23-40岁的人群占了87%,比18-28岁的70%左右多好多,为什么最终把受众定为18-28岁了啊?
同学好。是这样的,这是大致的方向数据,具体还要去细分一下,比如23--40之间具体哪个比重最高,根据调查得出18--28岁最高,所以定为了这个。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一个大的数据时候,如果可以再细分,就再细分,更精确,这样后面宣传、投放人群都会更有利,产品目标更清晰。
别客气,有问题随时来问
老师,像课程中提到的暖石是为18-28岁的人员提供互联网知识,10岁的年龄差里面是不是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比如18-22是大学生身份,目的是学习互联网知识顺利入职;23-25是工作两年想转行或者是需要get技能的人,目的是转行或升职;26-28是其他需求。我想问的是,针对这样不同的细分需求,暖石课程是一样的,像是用户运营这块有没有按照需求划分社群?如果是像国学之类的,目标人群是0-12岁,是要分婴儿、小学、初中阶段的,是不是更符合:不同人群+细分需求+各种内容形式?这样的产品是成熟期,但现实情况是产品还处在验证生意模型阶段,我想问的是要是进行引流的话,是需要针对不同细分人群需求进行内容制作和宣传的对吧?(我觉得是,就感觉学到的知识像是会,但又有点朦胧,任督二脉没通的感觉。),望老师解惑。
同学好。
1.【针对这样不同的细分需求,暖石课程是一样的,像是用户运营这块有没有按照需求划分社群?】目前社群的划分没有按照年龄做区分,所有同学在同一个社群。课程里面讲的是让同学清楚如果要确定产品的目标受众,要非常清楚,即使测定了18--40岁为目标受众,但是这个年龄相差甚大,仍需清楚你的每个阶段目标受众需求是什么,把这些搞清楚,才能搞好所有后面的工作;
2.【我想问的是要是进行引流的话,是需要针对不同细分人群需求进行内容制作和宣传的对吧?】是的,理解完全正确。暖石之所以没有进行社群的划分,而是大家目的一样,按照年龄在划分不同社群没有必要;国学里面划分社群是根据他们自己需求来定,这个社群是否按照年龄划分,依据实际情况来定。
3. 【就感觉学到的知识像是会,但又有点朦胧,任督二脉没通的感觉】知识学习是“陌生--认识--熟悉--实践--熟悉--实践--……最终到熟练运用过程”,所以同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需要继续反复学习和实践,才可以达到熟练。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
老师好,产品定位是成立公司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的,产品核心卖点和受众是后期调查出来的,对吗?
1.[产品定位是成立公司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的]定好之后,还是需要有一个验证的过程的。这点要强调一下,因为做事情不能脑补
2.[产品核心卖点和受众是后期调查出来的]核心卖点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卖点,这个也是需要验证得到结果的。举例,我认为用户需要系统学习,这个是我在一开始的想法,然后我在后期进行了验证,大家真的需要
1.[目标人群可以判定是22——40岁之间的女性]这个年龄区间过大,对此我是表示怀疑的,因为22岁的女孩和40岁的女人,需求是不一样的。
2.[一开始就是要盈利的商品]我讲的是,最好在一开始就盈利,但是不一定必须一开始就盈利,即使开始不盈利,你也需要想清楚未来如何盈利
3.[因为逻辑还是没法理顺]通常鸡汤类内容,并不是解决具体的用户需求,如果想盈利,那么就要靠超大流量,接广告的方式来变现。
[是否适合做问卷调查,确认下受众的年龄层呢]其实你的目标并不是为了知道具体的年龄,我们做调查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调查目标是什么,你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所以你才做调查的。
1.你只提到了阅读量,那么阅读量是最终目标吗?你最好想清楚,公司做微信号,最终结果,到底要的是什么。
2.[我想找大号做有偿推广,迅速跃升为大体量账号]大号推你,第一,大号的质量,需要测试。第二,即使推你,也不一定就可以“迅速跃升”
3.[还有其他可用的引流渠道吗?]这个问题,不应该是问我问出来的,应该是你自己测试测出来的。
4.[因为没有反馈数据,也无法做出执行排期,定不下 KPI]那么你的方案目标,首先是明确目标,定好KPI,而不是脑补KPI
5.[找到稳定的优质引流渠道。 这么考虑是否存在错误呢]没问题,但是最好有转化率一类的数据标准,这个就需要你自己根据自己的业务目标来设定了。
但是有个问题啊,作为小白,对于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其实没那么清楚的啊。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确定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呢?确定了核心卖点,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呢,求解。
同学好。
1.【作为小白,对于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其实没那么清楚的啊。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确定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呢?】快速了解产品的方式有2个
第一,直接问自己的上司、同事、并且尽可能的得到任何的数据
第二,把自己当成用户,去实际体验自己的产品,体验竞品的产品,找到真实的体验感受。
2.【确定了核心卖点,又如何去确定自己的核心受众群呢】这是需要数据积累得到的。用暖石举例,我们调查了每一个付费用户的身份特征,他们的年龄、年收入、学习目的、他们的地域,等等等等这些信息,当积累出数据量的时候,我就会很清晰的知道我的核心用户到底是谁。同样道理,你可以去你的产品的用户的调查。
老师,考研课程怎么定位?考研客人的人群已经很精准了,就是要考研的大学生,但是细分需求太多了,政治、英语、数学、专业(同一个学科还分不同的课程,如:数学1、数学2等),这个要调查用户最需求个课程么?现在用户都是线下学生没上课,在网上补课的,感觉也没多少参考价值。
我是你的话:
1.我会定位,我的产品核心人群,既然细分需求多,那么数据告诉我,到哪哪个品类的考研人群最多呢?首先我要找到核心用户
2.“这个要调查用户最需求个课程么”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你首先从你的角度,要想清楚,你要解决什么问题,才有可能开始去考虑调查什么。同学目前的情况,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了。一定是有目的,通过调查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你可以想清楚,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老师,产品本身是有定位的,为什么营销的时候还要去了解核心卖点和目标受众呢
同学好,
产品和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互利共进的,做市场营销的前提或者基础来自于产品,所以核心卖点就是从产品本身来寻找,而目标用户又是针对于核心卖点找到,自己的产品卖点正好匹配了那些用户的需求,把这些需求找到并加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匹配这些需求,那么就能做出好的市场营销效果。
同学好
需要调研哪种形式的营销活动会更促进用户的购买行为,产品调研只能提供哪些产品性能是满足用户什么需求,一般不会调研关于营销活动方面的内容。
老师,我在阅读一本关于制作用户画像相关的书时,发现有个论点:
一级标签: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属性、动态、偏好;简单的说就是保安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就是用户是谁,在干什么和想要什么。这三个部分,就是框定画像基本结构的“线稿”,具体来说,就是你的用户有哪些主要基本属性,他们平时有哪些行动轨迹,他们的喜欢什么。
二级标签,相当于局部的精细线稿,一般包括:基本信息、使用动态、消费动态、偏好特征、期待目标等几大项。
三级标签,相当于上色:就是在二级标签下的具体细分。
我们做用户调查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吗?会不会问太多产生反感?
同学,你好。
我们做用户调查时,建议去调查和产品相相关性较强的问题。
一些用户画像,如果不会影响到产品能否让用户接受,可以不去调查,第一,无效信息会给我们分析带来额外的负担。第二,如果采用调查问卷或者1v1聊天的方式调查用户,问题太多,用户容易疲倦,可能会敷衍调查者,得到的是不真实的信息。
拿用户的消费水平或者月收入来说。如果我们的产品是单价几十元的衣服,用户的收入就基本不用调查。如果我们的产品单价比较高,二三千,那么就要想办法去调查目标用户的月收入或者消费习惯了。
这节课和之前的运营定位阿好像,一直在反复提到的就是为谁解决深问题,优势特点利益点,是吗
同学总结得没有问题,是这样的。
老师,关于什么产品、目标受众。不是太明白,产品都是不相同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可以找到。目标受众这点,要怎么去确定他就是目标受众
【产品都是不相同的,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可以找到】同学好,这句话同学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可以再具体描述下,老师给你针对性的具体解答。
【目标受众这点,要怎么去确定他就是目标受众】可以通过用户调查,制作调查问卷、或者1v1跟用户沟通,问目标用户是否愿意为该产品付费?或者是否愿意关注、使用该产品。
老师,课文我点错了,点成没帮助,还取消不了。
同学不用着急,老师反馈给后台记录一下就好了,同学继续往下学习吧,加油!
老师,之前在做知乎渠道引流时,很多粉丝是关注了我的知乎号,却没有关注我的公众号,这时候我同样可以在知乎做1V1调查了解用户吗?还是一定要引流到公众号再调查?
同学好,这要看你的调查目的是什么了。
如果同学是想调查为什么他们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却不肯到公众号关注你,或是想调查用户近期感兴趣的话题为自己的内容制作提供灵感,那么在知乎做1v1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同学是想调查为什么大家关注你的公众号,或是你的公众号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那么知乎上的1v1恐怕难以达到目的。
老师您好,在评论里看到您回答同学的问题,说:产品上线前,需要做的是尽快测试付费的结果。
那测试付费结果的意思是,调查哪些人付了费,为什么付费吗?然后再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选择吗?
可是,这个时候产品还没有上线啊,如何嫩刚测试出付费的结果呢?
实在是想不通。非常感谢老师给指点。
同学好。
1.【那测试付费结果的意思是,调查哪些人付了费,为什么付费吗?然后再根据调查出来的结果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受众的选择吗?】是这样的;
2.【可是,这个时候产品还没有上线啊,如何嫩刚测试出付费的结果呢?】测试时候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举个例子,例如暖石完整课程上线前,测试时候可以投放一部分的课程,通过这部分来验证。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开个饭店,不必自己开店,可以尝试先做一些菜,来看看用户反馈。
别客气,有问题再来。
老师,营销策略的制定一定要经过3个月来测试内容和渠道吗 前面讲的营销方案中,策略部分需要3-4天来制定,这点我有点觉得不是很明白。
同学好。其实这个时间是不一定的,课程这里只是举例,实际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有可能是3个月,也有可能是几天。
1.在目标受众那部分,18-22,23-28,18-22应该是大学生吧,为什么分类的时候都归到在职人群了?因为在职的比例更大?2.大学生和在职人群还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也不同,那么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怎么协调?谢谢老师
是的,是因为在职的比例更大。
【大学生和在职人群还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也不同,那么在制作内容的时候怎么协调?】这个问题其实我的视角是,我需要找到大学生和在职人群,来到产品的共同需求,那就是:找工作
可以这么说,就是要找共性。
这么理解对。目的就是先定性用户是谁,确定他们的痛点,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想引流办法
老师好,想问的是视频中用暖石举例确定目标用户的问题。1、年龄区间18-22岁为67人,29-40岁为151人;2、学习目的为找工作占19.56%,提高营销效果占22.28%,为什么最终都选择了前者的维度,不是应该取比例大的部分吗?谢谢老师。
同学能指出问题非常好,说明你在思考问题。这个课时中的数据,是虚拟数据,为的就是希望大家学会做事情的逻辑。现在你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理解了课程中的内容。没错,我们做选择,应该选择大比例的数据指向的。你的理解没问题,只是课程数据是虚拟数据。
老师请问这部分切花费的工作时间通常要多久?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要看你所需要的调查目标、调查数据的细致程度,调查的方式、难度,这些每个具体的产品面临的问题都有可能不一样的。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写转化率,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为了测试数据,以测试目的来做方案就好了
同学,我看了你的学习记录。
我建议你系统的把营销思维课程看完,这样你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课程中讲到的工具是麦客表单作为调查工具,方法在营销思维课程中“用户调查”知识点。
转而调查vip用户和最早购买课程的用户,这个思路是对的。
关于调查,如果100份样本,你就拿到了一个趋势性的数据,100人中有90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就不需要调查500份
当没有明显结果的时候,才需要多一些样本
策划方案的目标跟写文案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给用户的解决方案是在内容环节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