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行运营系统课 > 运营思维核心2:做有效的运营工作
有效运营可以分解成3个要素:1.清楚目标用户,知道要运营谁。2.有科学的方式评估数据,来评估工作获得收益还是造成损失。3.你懂的通过数据去优化自己的工作
老师,如果还没有产品,或者产品还在研发中,公司只追求曝光和品牌效应,想要在产品上线前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知道我们,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回收反馈?
如果有多个平台发布文章,可最终目的还是往公众号引流,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不让放二维码和公众号ID,那这个平台还有必要做吗?
同学好。
1.首先要确定你所说的反馈是什么反馈,如果你指的是体验产品的反馈,这个没办法回收,因为用户必须真的用过产品,才能有对应的反馈,不能没有产品的承载,生生的要反馈,这个不科学。这是客观的反馈。
2.另外,可以有主观反馈,你可以提供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把人吸引在一起,然后像用户提问,和用户交流,问问他们有什么痛点,会不会使用xx产品,这里的得到的是主观反馈,也就是说,用户说的不一定和做的一样。比如用户说他愿意买,但是有了产品他不买,就是知行不合一。这是主观的反馈。
3.【可最终目的还是往公众号引流,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不让放二维码和公众号ID,那这个平台还有必要做吗?】那么是不是能放产品名称呢,或者私信的方式呢。这里的技巧你要自己去验证,并不是说,因为不让放二维码,所以不做。因为总有其他方式的。
举例,
通过宣传,带来A用户10人,付款10人,转化率100%
通过宣传,带来B用户100人,付款1人,转化率1%
那你可以认为,因为B用户人数多,所以B用户就是你的核心用户吗?
老师:我来问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最近的发现进入公司,要做到的东西越来越细化,可能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碎片化,就比如最近公司要整一个裂变活动,那么我可能就又去专门研究这个东西去,这个碎片化的东西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一段时间下来,我的想法又开始喜欢钻牛角尖了,而不是系统的再去看待一个事情,那段时间基本上对暖石的教的东西忘记的很干净了。
所以我想问的问题是知识是要学会系统的去学和思考,还是先从一个点做好?就比如,一篇阅读量不是很高的文案因为标题不是很好,阅读量很低。所以我接下来的重心是去研究爆款标题了,不再去做什么用户调差,如果是先系统的话,老板非要你去研究标题,我又该怎么去权衡?
同学好,系统性思考和从一个点出发不冲突,比如你说的一篇文章阅读率很低,你的结论是标题不好,有没有做调研,有没有数据支撑,还是只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想。针对这一件事,你应该思考的是原因有哪些,然后去找用户调研,找到原因,然后才是做做调整和测试,验证自己的结论。即使是要就爆款标题,你也需要去调研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标题,不可能你自己坐在那想什么是爆款标题吧,这些都是系统性思考。
不能这么比,这么比就不科学了。算性价比试看单位投入和对应的收益,是这么来算账的。
这是一道数学题,举例
微信你免费做,你的成本就是雇了一个微信运营小编,现在20w粉丝,每篇文章可以带来20个付费,收益大于付出,可以持续做
微博不到100粉丝,你也没花钱,能有2个购买,仍然收益大于付出,而且也许比微信还好,因为100粉丝能转化2人
老师,我想问一下,我现在的目标要用户在微信的有赞商城完成购买,我现在今日头条上面引流,但是今日头条不能放微信公众号,QQ号之类的其他链接用户的工具,我想问怎么能让用户关注我的公众号呢,不可能一对一私信吧
同学你好,这里给同学两个建议:
1、可以直接去百度搜索,会有一些盘点这方面技巧的内容资源,同学可以参考;
2、可以实际去关注几个做得不错/竞品的头条号,了解下其他人都是如何做的,然后再进行尝试。
不光是头条号,其他渠道我们在引流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希望同学之后可以多加尝试探索,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加油,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老师关于确定主力人群身份的问题:你所描述的是:不能因为付费人群多,而更重视付费转化率。这里有点不解:
1种场景:比如付费用户数量:A用户占比30%,B用户占比20%,c用户占比50%,转化率分别为30%,20%,50%,所以课程里讲的毫无疑问是C用户是主力人群;但是,比如一个长期性复购的产品里B用户是付费金额最大的呢?
同学好,付费金额最大但是如果转化率低,转化成本也会很高,所以要重视转化率。关于课程中的那句话你可以这么理解,比如通过宣传,带来A用户10人,付款10人,转化率100%,通过宣传,带来B用户100人,付款1人,转化率1%。那么我们应该选择A。
老师,你好,我目前在做用户运营,我的上司并没有有效流量的概念,很多凭想法,目前公司整体运营策略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监测,也没有很好的数据去反馈调整优化。我每天几乎给他安排满满工作流程,疲于奔命。
我该直接指出我上司目前的运营问题,和他一起齐心搞好公司的运营,还是自己私下抽空做一份有理有据的调研PPT,指出目前公司运营的问题,直接拿给老板看呢?
同学好,根据你的描述,老师认为你可以先跟领导聊聊你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做一份有理有据的调研,这样更容易说服他一些。看看聊的结果再决定是否越级报告,但是老师建议最好先不要这么做,因为你是有直属领导的,老板选择了你的领导应该是有一定原因的。
没有区别,一样是去做用户调查。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从一定量的数据中,看用户行为的趋势。比如你选定300个用户样本,你看有多少人,什么比例的人,在做哪个倾向性的选择。
老师,因为存在宣传引流不到位的客观现实,转化率往往比构成比例更重要?
同学的这个构成比例是指什么的构成比例呢?
如果在产品的初期阶段,我们对付费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小白占比50%,白领20%,工人30%,小白转化率1%,白领转化率2%,工人转化率3%,那么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用户是不是先设定为工人,并且调查工人的需求,进行产品优化,满足这一波人的需求先
是的,同学,在验证产品阶段是可以这样来做的。
有效运营可以分解成3个要素:1.清楚目标用户,知道要运营谁。2.有科学的方式评估数据,来评估工作获得收益还是造成损失。3.你懂的通过数据去优化自己的工作
老师,如果还没有产品,或者产品还在研发中,公司只追求曝光和品牌效应,想要在产品上线前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知道我们,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回收反馈?
如果有多个平台发布文章,可最终目的还是往公众号引流,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不让放二维码和公众号ID,那这个平台还有必要做吗?
同学好。
1.首先要确定你所说的反馈是什么反馈,如果你指的是体验产品的反馈,这个没办法回收,因为用户必须真的用过产品,才能有对应的反馈,不能没有产品的承载,生生的要反馈,这个不科学。这是客观的反馈。
2.另外,可以有主观反馈,你可以提供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把人吸引在一起,然后像用户提问,和用户交流,问问他们有什么痛点,会不会使用xx产品,这里的得到的是主观反馈,也就是说,用户说的不一定和做的一样。比如用户说他愿意买,但是有了产品他不买,就是知行不合一。这是主观的反馈。
3.【可最终目的还是往公众号引流,但是现在很多平台不让放二维码和公众号ID,那这个平台还有必要做吗?】那么是不是能放产品名称呢,或者私信的方式呢。这里的技巧你要自己去验证,并不是说,因为不让放二维码,所以不做。因为总有其他方式的。
举例,
通过宣传,带来A用户10人,付款10人,转化率100%
通过宣传,带来B用户100人,付款1人,转化率1%
那你可以认为,因为B用户人数多,所以B用户就是你的核心用户吗?
老师:我来问一个关于学习的问题?
最近的发现进入公司,要做到的东西越来越细化,可能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碎片化,就比如最近公司要整一个裂变活动,那么我可能就又去专门研究这个东西去,这个碎片化的东西也只会越来越多。所以一段时间下来,我的想法又开始喜欢钻牛角尖了,而不是系统的再去看待一个事情,那段时间基本上对暖石的教的东西忘记的很干净了。
所以我想问的问题是知识是要学会系统的去学和思考,还是先从一个点做好?就比如,一篇阅读量不是很高的文案因为标题不是很好,阅读量很低。所以我接下来的重心是去研究爆款标题了,不再去做什么用户调差,如果是先系统的话,老板非要你去研究标题,我又该怎么去权衡?
同学好,系统性思考和从一个点出发不冲突,比如你说的一篇文章阅读率很低,你的结论是标题不好,有没有做调研,有没有数据支撑,还是只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想。针对这一件事,你应该思考的是原因有哪些,然后去找用户调研,找到原因,然后才是做做调整和测试,验证自己的结论。即使是要就爆款标题,你也需要去调研用户喜欢看什么样的标题,不可能你自己坐在那想什么是爆款标题吧,这些都是系统性思考。
不能这么比,这么比就不科学了。算性价比试看单位投入和对应的收益,是这么来算账的。
这是一道数学题,举例
微信你免费做,你的成本就是雇了一个微信运营小编,现在20w粉丝,每篇文章可以带来20个付费,收益大于付出,可以持续做
微博不到100粉丝,你也没花钱,能有2个购买,仍然收益大于付出,而且也许比微信还好,因为100粉丝能转化2人
老师,我想问一下,我现在的目标要用户在微信的有赞商城完成购买,我现在今日头条上面引流,但是今日头条不能放微信公众号,QQ号之类的其他链接用户的工具,我想问怎么能让用户关注我的公众号呢,不可能一对一私信吧
同学你好,这里给同学两个建议:
1、可以直接去百度搜索,会有一些盘点这方面技巧的内容资源,同学可以参考;
2、可以实际去关注几个做得不错/竞品的头条号,了解下其他人都是如何做的,然后再进行尝试。
不光是头条号,其他渠道我们在引流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希望同学之后可以多加尝试探索,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你来说非常重要,加油,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老师关于确定主力人群身份的问题:你所描述的是:不能因为付费人群多,而更重视付费转化率。这里有点不解:
1种场景:比如付费用户数量:A用户占比30%,B用户占比20%,c用户占比50%,转化率分别为30%,20%,50%,所以课程里讲的毫无疑问是C用户是主力人群;但是,比如一个长期性复购的产品里B用户是付费金额最大的呢?
同学好,付费金额最大但是如果转化率低,转化成本也会很高,所以要重视转化率。关于课程中的那句话你可以这么理解,比如通过宣传,带来A用户10人,付款10人,转化率100%,通过宣传,带来B用户100人,付款1人,转化率1%。那么我们应该选择A。
老师,你好,我目前在做用户运营,我的上司并没有有效流量的概念,很多凭想法,目前公司整体运营策略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监测,也没有很好的数据去反馈调整优化。我每天几乎给他安排满满工作流程,疲于奔命。
我该直接指出我上司目前的运营问题,和他一起齐心搞好公司的运营,还是自己私下抽空做一份有理有据的调研PPT,指出目前公司运营的问题,直接拿给老板看呢?
同学好,根据你的描述,老师认为你可以先跟领导聊聊你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做一份有理有据的调研,这样更容易说服他一些。看看聊的结果再决定是否越级报告,但是老师建议最好先不要这么做,因为你是有直属领导的,老板选择了你的领导应该是有一定原因的。
没有区别,一样是去做用户调查。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从一定量的数据中,看用户行为的趋势。比如你选定300个用户样本,你看有多少人,什么比例的人,在做哪个倾向性的选择。
老师,因为存在宣传引流不到位的客观现实,转化率往往比构成比例更重要?
同学的这个构成比例是指什么的构成比例呢?
如果在产品的初期阶段,我们对付费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小白占比50%,白领20%,工人30%,小白转化率1%,白领转化率2%,工人转化率3%,那么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用户是不是先设定为工人,并且调查工人的需求,进行产品优化,满足这一波人的需求先
是的,同学,在验证产品阶段是可以这样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