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行运营系统课 >刚进入公司,怎么和同事打交道
和同事协同工作是建立领导力的初级阶段。一个牛叉的人,不单单是拥有优秀的个人能力,而是可以把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价值
老师,有同学留言说自己不爱说话,表示我也一样。
可能是自己一直在身体恢复的状态,所以更喜欢独来独往?
但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和周围的同学室友关系走的都挺近,在职场初期,怎样才能快速破冰呢?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又独来独往呢?是不是要让自己更主动一些,但没什么意义的话有讲的必要么- -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属于庸人自扰么……
同学好,
【有同学留言说自己不爱说话,表示我也一样。】不爱说话很正常,我也不爱说话,但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影响正常所需的日常交流就行。
【可能是自己一直在身体恢复的状态,所以更喜欢独来独往?】身体恢复才是最重要的。喜欢独来独往也并不代表就不好,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只是注意不要让自己把自己与外界隔离,由独处变成孤僻就行。适当的社交还是需要有的,但也不要勉强自己去社交。
【但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和周围的同学室友关系走的都挺近,在职场初期,怎样才能快速破冰呢?】进入职场后的人际交往,与在大学时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职场中,同事和你都是拿工资完成工作的人,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你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职场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尊重与欣赏基础之上的。不用太在意破冰这样的事情,正常有礼貌的跟同事打招呼,介绍自己,请大家多多关照,然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中就行。最好的职场破冰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又独来独往呢?】即使是独来独往,也并不属于不正常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让自己舒服,让别人舒服,就是最好的状态。
【是不是要让自己更主动一些,但没什么意义的话有讲的必要么】处理好职场中的关系,有以下几点建议:1、学会尊重,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要懂得求同存异。2、把握好适当的“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保持好适当的礼貌距离,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素养。3、不在背后议论任何人,不在公众场合公开让对方为难或难堪。4、不邀功,不抢功,不出风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5、公平公正的对待职场中的人事物,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6、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轻易麻烦其他人。7、完成本职工作的且精力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给其他人提供适当的帮助,尤其是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8、不贪小便宜,也不要一味的让自己吃亏。9、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而影响到其他人。10、职场中的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形象外表的干净和整洁,不要让自己不合时宜。10、细心观察,少说话,多做事。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属于庸人自扰么】当然不是。对于未知的事情都会或多或少的焦虑和担忧,你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初入职场,另一方对国内职场的现状不太了解。慢慢调整就好,放轻松不用急。
谢谢同学细心提醒,老师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下次会注意的。同学别客气,有问题再来问就好。
老师,有3点疑惑:
1、是工作时间去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吗,万一需要占用到自己比较大的精力怎么办呢?
2、怎么衡量这个精力是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完善自己的工作还是去帮助同事呢?
3、汇报当日工作的时候,需要写上这一项吗,会加分吗?
同学好,
1、帮助别人是建立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精力的衡量要靠自己去判断,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2、还是和上面一个问题一样,如果自己的问题都没时间思考,那还如何帮助别人?就像要救人,先得自救。如果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几乎可以不耗费精力,那可以看情况再没有打扰到本职工作的同时给他人提供帮助。
3、要看是什么样的帮助。以及,要看是什么样的领导。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建议不要写。帮助别人不是为了给自己工作报告加分,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升同事,效率提高对大家都有好处。
老师,您在课程中说,和同事共事中,要学会阳关,乐观,善于沟通散发正能量!
问题来了: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呆着的人,怎么说呢,也许因为自己的问题吧,有时觉得身边的人说的都是漂亮的废话,都是没营养的,自己就懒得答话了,总选择把时间用来学习,用来思考。
但职场上肯定不能闷闷不声的.....我有时不喜欢说话,老师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吗?
1.[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呆着的人,怎么说呢,也许因为自己的问题吧,有时觉得身边的人说的都是漂亮的废话,都是没营养的,自己就懒得答话了]那我跟你一样哎,我也是的。我也不会说没营养的话
2.[但职场上肯定不能闷闷不声的]你的问题,其实是环境的问题,如果你没找到一个“有营养”的环境,所以你才不会说话。这才是根儿上的问题。
问一个问题:我常常面临的问题是,我在面试和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给大家的印象往往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深入,我自己会暴露出一些缺点。这个问题会让我有落差感。老师怎么看这种情况呢?
这是正常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初次见面以及浅交的情况下,给别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随着工作和沟通的深入,性格和做事方法上的某些局限,会影响到工作协同和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会有,只是方式不同。问题一开始没有暴露,说明当时的工作下,这个“问题”还不足以阻碍你的工作,随着你的进步、工作难度的升级,问题随之暴露,其实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你需要跨越这个“障碍”,才能上一个台阶,是进步的过程。正视问题、积极沟通、寻找解决方案、再去尝试和改变会让你进步更快,加油。
君哥,说说我这家公司吧
是一家做美食APP的公司,目前公众号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号的粉丝,大多数都是APP上因为优惠买单而来的,用户的成分并不在于看更多的内容,而是更偏向于线下的。这就导致了用户的线上和线下有比较大的脱节。我的主管也和我聊了这个问题,他说目前对于公众号的运营,重点就是要把这部分用户活化,发掘出来,所以要求我准备内容时要有同理心。
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
一是,这部分用户几乎都是线下冲着优惠来的,我尝试过加几个用户的好友,照着老师的课程中的有奖调查做了1v1访谈,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样我怎样才能做更深入的用户调查,形成和用户的同理心呢?
二就是,这家的APP合作用户是在太少了,经常,每天要我总结文案,蹭热点的去介绍他们合作的餐厅美食,我真的憋不出来了,只能不断的洗文,怎样才能解决这尴尬的境地呢?
三是,这家公司工作时每天早上会开早会,这期间会对近期的活动进行策划,策划过程中我并没有搜集到任何的有关用户调查的事情,举个例子,他们上次的策划中就是“2W积分送IPX”,意思是得消费20W才行,20W哪,对于一个高阅读量标题都是“月薪5000也能天天吃”、“20家商家集体打5折”的公司来说,太不现实了,他们根本就没好好研究过用户。所以我现在有点焦躁,因为做用户调查,写文案这些事,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该怎么办?
同学好,
【一是,这部分用户几乎都是线下冲着优惠来的,我尝试过加几个用户的好友,照着老师的课程中的有奖调查做了1v1访谈,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样我怎样才能做更深入的用户调查,形成和用户的同理心呢?】答:首先,你要明确你们的APP定位是什么,才能明确你们的具体用户画像是什么。其次,如果是产品定位清晰,且用户画像明确的话,线上和线下的流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也就是说,基于产品定位和用户画像都明确的情况下,你的调查才好展开。否则很难将线下和线上的用户统一起来,调查目的也会因此而很难明确。
【二就是,这家的APP合作用户是在太少了,经常,每天要我总结文案,蹭热点的去介绍他们合作的餐厅美食,我真的憋不出来了,只能不断的洗文,怎样才能解决这尴尬的境地呢?】答:首先,洗稿是肯定不推荐的,这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版权问题 和 诚信问题。所以不建议继续这种行为。其次,可以尝试拓展更多的合作方,线下的餐饮品牌那么多,参考一下大众点评、美团、饿了吗等平台的流量渠道都是怎么来的,都是一家一家谈下来的。餐厅不会主动来找你们要合作。且,市面上做美食推荐的产品数不胜数,你们要能提供给用户不一样的价值,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流量。这个需要你和公司领导多沟通交流。
【三是,这家公司工作时每天早上会开早会,这期间会对近期的活动进行策划,策划过程中我并没有搜集到任何的有关用户调查的事情,举个例子,他们上次的策划中就是“2W积分送IPX”,意思是得消费20W才行,20W哪,对于一个高阅读量标题都是“月薪5000也能天天吃”、“20家商家集体打5折”的公司来说,太不现实了,他们根本就没好好研究过用户。所以我现在有点焦躁,因为做用户调查,写文案这些事,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该怎么办?】答: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尽可能做好。可以向领导或是老板提出目前你发现的问题,把你的观点和想法都跟公司提出,看是否有改进调整的可能性。焦躁除了让你陷入恶性循环以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沉下心来,想一想解决方式,找一找问题的原因,会对你的成长有帮助。
同学现在有两个选择
1.如果这种情况很严重,导致你没办法做工作,没办法进步,离开这家公司
2.不那么严重,那么不要战队,两边都不占,佛性一些,只能婉拒,然后自己心里有谱,把目标放在完成绩效,让自己进步上
只要看清楚自己的目标,其他就跟你没关系了,想清楚这一点就变成佛系了
在前一家公司的时候,刚进去就感觉自己是个小白,有点老师说的唯唯诺诺,明天就要入职新公司了,改变一下自己,我们是平等的
棒!没错,我们是平等的。加油!
不要预判,聊聊也许会有收获
老师,我所在的部门没有上级,只有一个工作经验比我长两年的同事。我俩私人关系很好,当我提出规范工作的时候,她会拒绝,想糊弄过去,因为老板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好,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工作是你与公司之间的一个契约,你为公司创造价值,老板支付你对应的报酬,这是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而规范化工作,就是本职工作的职责所在,是你的义务和职责。其次,公司对你们的工作没有要求,但你自己要知道没有要求的放任自流会带来的后果就是成长缓慢,得不到提高与进步,所以自己需要给自己设定要求和标准,才能保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再其次,你与同事之间不论私交有多好,都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工作以内的事情要就事论事,有原则的来对待。也就是说,应该完成的事情,应该规范的工作,你要协同你的同事一起来完成,如果同事不做,那是对方的事情,但你不能被影响。不论是站在公司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还是站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你都应该认真的把规范化工作贯彻下去。
没有一种所谓的“标准”办法,可以通用的,所以,可以借鉴别人的做法,但是要因地制宜的使用,要进行修改,适合你的公司的情况才好。
总结一下,要借鉴,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老师,在我原来工作时,对人都有一个尊称。比如×工。那么在这个互联网工作,第一次见新同事,有什么尊称吗?怎样去打招呼?
同学好,
互联网公司中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相对比较宽松和随意一些。可以跟着其他同事来称呼对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内部会给团队里的人取花名或是昵称,比如百度内部互称为“同学”;暖石内部会互称“老师”,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但并没有固定的称谓方式。所以不用太刻意。只要尊重对方,有理有节就好。
老师,我们公司是做中小学生教育的,产品是和中小学生教材同步的点读机app,我刚入职不久。主管给我了九月一号之前公众号增粉500个的要求,目前公众号粉丝14000左右,但活跃度很低,只有2%到3%.
老师,在接下来的二十天里,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增粉500的要求呢?
同学好,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并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我能给的只是建议和评估,真正要去做的还是只能靠你自己。我之前给你的回答里有提到诸如线上线下的活动策划、社群内的活动等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刚做完用户调查不久,不知道反馈是怎么样的呢?可以根据反馈来分析用户的喜好与需求,拆解需求去策划各类小活动,只有多尝试多开展,才能有机会获得新的流量。比如现在正值中小学生的暑假,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节点造一些活动来吸粉或是引流。
老师,如果刚入职,公司交付的工作自己无从下手,应该怎么办呢?课程中您也说了,把自己工作做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确实无从下手,应该怎么做呢?
同学好,
如果实在难以开展,找不到头绪,那当然第一时间需要求助的是你的直接上级领导,或是老板。我们说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基于自己能搞定的事情的前提下;而对于搞不定的事情,就只能求助于本给予帮助的人。对于新人来说,入职之后建议:1. 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2. 虚心向公司前辈请教行业经验和职场经验;3. 经常跟老板沟通,了解公司的最新战略目标;4. 保持对业界各类讯息的关注和好奇,与时俱进;5. 持续学习,通过各类渠道获取硬技能和软技能的提升;6. 多跟同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7. 系统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让自己保持自我认知的清晰;8. 提升自我要求,定期提高自己定目标的高度。
等等,你的岗位是课程顾问,那么引流的工作应该不是你的工作范畴。
我给你支个招,你根据用户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接待话术,你用数据告诉你的老板,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转化率是多少。
你的老板就会非常开心了
这样的话,按照暖石的工作方法,最好先“私自”做出绩效后,在拿着有理有据的数据,拿着给你的领导看。
谁有多做一点的机会,谁就有更多的反馈和经验,如果是我,我会把事情包揽下来,如果我做得好,那这个同事,就是一个废人了。
好,有问题来问。
和同事协同工作是建立领导力的初级阶段。一个牛叉的人,不单单是拥有优秀的个人能力,而是可以把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价值
老师,有同学留言说自己不爱说话,表示我也一样。
可能是自己一直在身体恢复的状态,所以更喜欢独来独往?
但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和周围的同学室友关系走的都挺近,在职场初期,怎样才能快速破冰呢?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又独来独往呢?是不是要让自己更主动一些,但没什么意义的话有讲的必要么- -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属于庸人自扰么……
同学好,
【有同学留言说自己不爱说话,表示我也一样。】不爱说话很正常,我也不爱说话,但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影响正常所需的日常交流就行。
【可能是自己一直在身体恢复的状态,所以更喜欢独来独往?】身体恢复才是最重要的。喜欢独来独往也并不代表就不好,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只是注意不要让自己把自己与外界隔离,由独处变成孤僻就行。适当的社交还是需要有的,但也不要勉强自己去社交。
【但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和周围的同学室友关系走的都挺近,在职场初期,怎样才能快速破冰呢?】进入职场后的人际交往,与在大学时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职场中,同事和你都是拿工资完成工作的人,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你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所以职场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对彼此的尊重与欣赏基础之上的。不用太在意破冰这样的事情,正常有礼貌的跟同事打招呼,介绍自己,请大家多多关照,然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中就行。最好的职场破冰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又独来独往呢?】即使是独来独往,也并不属于不正常的事情。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让自己舒服,让别人舒服,就是最好的状态。
【是不是要让自己更主动一些,但没什么意义的话有讲的必要么】处理好职场中的关系,有以下几点建议:1、学会尊重,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要懂得求同存异。2、把握好适当的“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保持好适当的礼貌距离,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素养。3、不在背后议论任何人,不在公众场合公开让对方为难或难堪。4、不邀功,不抢功,不出风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5、公平公正的对待职场中的人事物,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6、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轻易麻烦其他人。7、完成本职工作的且精力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给其他人提供适当的帮助,尤其是那些举手之劳的事情。8、不贪小便宜,也不要一味的让自己吃亏。9、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而影响到其他人。10、职场中的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形象外表的干净和整洁,不要让自己不合时宜。10、细心观察,少说话,多做事。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属于庸人自扰么】当然不是。对于未知的事情都会或多或少的焦虑和担忧,你会有这样的担心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初入职场,另一方对国内职场的现状不太了解。慢慢调整就好,放轻松不用急。
谢谢同学细心提醒,老师年纪大了老眼昏花,下次会注意的。同学别客气,有问题再来问就好。
老师,有3点疑惑:
1、是工作时间去帮助同事解决问题吗,万一需要占用到自己比较大的精力怎么办呢?
2、怎么衡量这个精力是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完善自己的工作还是去帮助同事呢?
3、汇报当日工作的时候,需要写上这一项吗,会加分吗?
同学好,
1、帮助别人是建立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精力的衡量要靠自己去判断,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2、还是和上面一个问题一样,如果自己的问题都没时间思考,那还如何帮助别人?就像要救人,先得自救。如果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几乎可以不耗费精力,那可以看情况再没有打扰到本职工作的同时给他人提供帮助。
3、要看是什么样的帮助。以及,要看是什么样的领导。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建议不要写。帮助别人不是为了给自己工作报告加分,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升同事,效率提高对大家都有好处。
老师,您在课程中说,和同事共事中,要学会阳关,乐观,善于沟通散发正能量!
问题来了: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呆着的人,怎么说呢,也许因为自己的问题吧,有时觉得身边的人说的都是漂亮的废话,都是没营养的,自己就懒得答话了,总选择把时间用来学习,用来思考。
但职场上肯定不能闷闷不声的.....我有时不喜欢说话,老师能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吗?
1.[我是一个喜欢自己呆着的人,怎么说呢,也许因为自己的问题吧,有时觉得身边的人说的都是漂亮的废话,都是没营养的,自己就懒得答话了]那我跟你一样哎,我也是的。我也不会说没营养的话
2.[但职场上肯定不能闷闷不声的]你的问题,其实是环境的问题,如果你没找到一个“有营养”的环境,所以你才不会说话。这才是根儿上的问题。
问一个问题:我常常面临的问题是,我在面试和刚进入公司的时候给大家的印象往往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深入,我自己会暴露出一些缺点。这个问题会让我有落差感。老师怎么看这种情况呢?
这是正常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初次见面以及浅交的情况下,给别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随着工作和沟通的深入,性格和做事方法上的某些局限,会影响到工作协同和个人的成长,每个人都会有,只是方式不同。问题一开始没有暴露,说明当时的工作下,这个“问题”还不足以阻碍你的工作,随着你的进步、工作难度的升级,问题随之暴露,其实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你需要跨越这个“障碍”,才能上一个台阶,是进步的过程。正视问题、积极沟通、寻找解决方案、再去尝试和改变会让你进步更快,加油。
君哥,说说我这家公司吧
是一家做美食APP的公司,目前公众号面临的问题就是:公号的粉丝,大多数都是APP上因为优惠买单而来的,用户的成分并不在于看更多的内容,而是更偏向于线下的。这就导致了用户的线上和线下有比较大的脱节。我的主管也和我聊了这个问题,他说目前对于公众号的运营,重点就是要把这部分用户活化,发掘出来,所以要求我准备内容时要有同理心。
可是这样问题就来了
一是,这部分用户几乎都是线下冲着优惠来的,我尝试过加几个用户的好友,照着老师的课程中的有奖调查做了1v1访谈,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样我怎样才能做更深入的用户调查,形成和用户的同理心呢?
二就是,这家的APP合作用户是在太少了,经常,每天要我总结文案,蹭热点的去介绍他们合作的餐厅美食,我真的憋不出来了,只能不断的洗文,怎样才能解决这尴尬的境地呢?
三是,这家公司工作时每天早上会开早会,这期间会对近期的活动进行策划,策划过程中我并没有搜集到任何的有关用户调查的事情,举个例子,他们上次的策划中就是“2W积分送IPX”,意思是得消费20W才行,20W哪,对于一个高阅读量标题都是“月薪5000也能天天吃”、“20家商家集体打5折”的公司来说,太不现实了,他们根本就没好好研究过用户。所以我现在有点焦躁,因为做用户调查,写文案这些事,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该怎么办?
同学好,
【一是,这部分用户几乎都是线下冲着优惠来的,我尝试过加几个用户的好友,照着老师的课程中的有奖调查做了1v1访谈,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样我怎样才能做更深入的用户调查,形成和用户的同理心呢?】答:首先,你要明确你们的APP定位是什么,才能明确你们的具体用户画像是什么。其次,如果是产品定位清晰,且用户画像明确的话,线上和线下的流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也就是说,基于产品定位和用户画像都明确的情况下,你的调查才好展开。否则很难将线下和线上的用户统一起来,调查目的也会因此而很难明确。
【二就是,这家的APP合作用户是在太少了,经常,每天要我总结文案,蹭热点的去介绍他们合作的餐厅美食,我真的憋不出来了,只能不断的洗文,怎样才能解决这尴尬的境地呢?】答:首先,洗稿是肯定不推荐的,这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版权问题 和 诚信问题。所以不建议继续这种行为。其次,可以尝试拓展更多的合作方,线下的餐饮品牌那么多,参考一下大众点评、美团、饿了吗等平台的流量渠道都是怎么来的,都是一家一家谈下来的。餐厅不会主动来找你们要合作。且,市面上做美食推荐的产品数不胜数,你们要能提供给用户不一样的价值,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流量。这个需要你和公司领导多沟通交流。
【三是,这家公司工作时每天早上会开早会,这期间会对近期的活动进行策划,策划过程中我并没有搜集到任何的有关用户调查的事情,举个例子,他们上次的策划中就是“2W积分送IPX”,意思是得消费20W才行,20W哪,对于一个高阅读量标题都是“月薪5000也能天天吃”、“20家商家集体打5折”的公司来说,太不现实了,他们根本就没好好研究过用户。所以我现在有点焦躁,因为做用户调查,写文案这些事,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该怎么办?】答: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尽可能做好。可以向领导或是老板提出目前你发现的问题,把你的观点和想法都跟公司提出,看是否有改进调整的可能性。焦躁除了让你陷入恶性循环以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沉下心来,想一想解决方式,找一找问题的原因,会对你的成长有帮助。
同学现在有两个选择
1.如果这种情况很严重,导致你没办法做工作,没办法进步,离开这家公司
2.不那么严重,那么不要战队,两边都不占,佛性一些,只能婉拒,然后自己心里有谱,把目标放在完成绩效,让自己进步上
只要看清楚自己的目标,其他就跟你没关系了,想清楚这一点就变成佛系了
在前一家公司的时候,刚进去就感觉自己是个小白,有点老师说的唯唯诺诺,明天就要入职新公司了,改变一下自己,我们是平等的
棒!没错,我们是平等的。加油!
不要预判,聊聊也许会有收获
老师,我所在的部门没有上级,只有一个工作经验比我长两年的同事。我俩私人关系很好,当我提出规范工作的时候,她会拒绝,想糊弄过去,因为老板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好,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工作是你与公司之间的一个契约,你为公司创造价值,老板支付你对应的报酬,这是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完成本职工作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而规范化工作,就是本职工作的职责所在,是你的义务和职责。其次,公司对你们的工作没有要求,但你自己要知道没有要求的放任自流会带来的后果就是成长缓慢,得不到提高与进步,所以自己需要给自己设定要求和标准,才能保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再其次,你与同事之间不论私交有多好,都是工作之外的事情,工作以内的事情要就事论事,有原则的来对待。也就是说,应该完成的事情,应该规范的工作,你要协同你的同事一起来完成,如果同事不做,那是对方的事情,但你不能被影响。不论是站在公司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还是站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你都应该认真的把规范化工作贯彻下去。
没有一种所谓的“标准”办法,可以通用的,所以,可以借鉴别人的做法,但是要因地制宜的使用,要进行修改,适合你的公司的情况才好。
总结一下,要借鉴,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老师,在我原来工作时,对人都有一个尊称。比如×工。那么在这个互联网工作,第一次见新同事,有什么尊称吗?怎样去打招呼?
同学好,
互联网公司中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相对比较宽松和随意一些。可以跟着其他同事来称呼对方,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内部会给团队里的人取花名或是昵称,比如百度内部互称为“同学”;暖石内部会互称“老师”,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但并没有固定的称谓方式。所以不用太刻意。只要尊重对方,有理有节就好。
老师,我们公司是做中小学生教育的,产品是和中小学生教材同步的点读机app,我刚入职不久。主管给我了九月一号之前公众号增粉500个的要求,目前公众号粉丝14000左右,但活跃度很低,只有2%到3%.
老师,在接下来的二十天里,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增粉500的要求呢?
同学好,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并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我能给的只是建议和评估,真正要去做的还是只能靠你自己。我之前给你的回答里有提到诸如线上线下的活动策划、社群内的活动等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刚做完用户调查不久,不知道反馈是怎么样的呢?可以根据反馈来分析用户的喜好与需求,拆解需求去策划各类小活动,只有多尝试多开展,才能有机会获得新的流量。比如现在正值中小学生的暑假,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节点造一些活动来吸粉或是引流。
老师,如果刚入职,公司交付的工作自己无从下手,应该怎么办呢?课程中您也说了,把自己工作做好,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确实无从下手,应该怎么做呢?
同学好,
如果实在难以开展,找不到头绪,那当然第一时间需要求助的是你的直接上级领导,或是老板。我们说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基于自己能搞定的事情的前提下;而对于搞不定的事情,就只能求助于本给予帮助的人。对于新人来说,入职之后建议:1. 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2. 虚心向公司前辈请教行业经验和职场经验;3. 经常跟老板沟通,了解公司的最新战略目标;4. 保持对业界各类讯息的关注和好奇,与时俱进;5. 持续学习,通过各类渠道获取硬技能和软技能的提升;6. 多跟同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7. 系统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让自己保持自我认知的清晰;8. 提升自我要求,定期提高自己定目标的高度。
等等,你的岗位是课程顾问,那么引流的工作应该不是你的工作范畴。
我给你支个招,你根据用户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接待话术,你用数据告诉你的老板,每一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转化率是多少。
你的老板就会非常开心了
这样的话,按照暖石的工作方法,最好先“私自”做出绩效后,在拿着有理有据的数据,拿着给你的领导看。
谁有多做一点的机会,谁就有更多的反馈和经验,如果是我,我会把事情包揽下来,如果我做得好,那这个同事,就是一个废人了。
好,有问题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