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吃饱思淫欲。所有的需求都是吃饱以后才有的,一个人在饥饿的时候是除了想把肚子填饱,其他任何事对他来说都没意义。往深层次想,这个时候他对于吃饱是强需求,而在不饿时想的那些穿名牌用奢侈品的需求就变成了弱需求。
人本主义哲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一个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
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饱睡好,满足一个人基本生存的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归纳到这个层次中。
第二层则是安全需求,对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需求都可以归纳到这层。比如我们常见的炒股亏了一大笔就是属于损失厌恶,本质就是对不安全的厌恶。
第三层则是社交需求,吃饱喝足后,思淫欲就属于这个层级。再比如一个人做傻事啥事都要拍个照片晒到朋友圈,其实就是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很多社交软件陌陌微信就是满足了这一需求而存在的。
第四层是尊重需求,这个层次中,人寻求的是价值的认同。举个例子,在别人面前随意地扣鼻屎,衣着不整齐的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就有名言,己所不许勿施于人。
最高层次就是自我价值实现。暖石100的张君和马涛创业就属于这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创立一番事业来实现他们自我价值中希望的愿景。
记住,一个人不是只存在于一个层次中的,而是5个层次可以同时存在在一个人身上。千万不要孤立来看。
回到上面的例子,强需求和弱需求的概念对于我们做营销有什么关联。
有!而且非常大!
一个人强需求和弱需求同存时,强需求占主导。和一个饿的七荤八素的人谈理想显然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他对食物的渴望(强需求)已经战胜了对理想的追求(弱需求)。
而我们做事是需要看效果的,而满足弱需求显然是可有可无的,那么答案就浮出水面了,找到强需求,并且满足它。
昨天我在社区答了一篇帖子,《实用!4个原则快速找到适合你产品的知乎问题!》,里面提到了在346个问题中寻找到最符合产品卖点的问题的4个通用原则。现在我们重新用寻找强需求为出发点,对问题进行一遍新的筛选。
1.理解需求的强弱,从感兴趣的程度出发,也可以解释成对问题的关注程度,那我们就先找到了一个可执行指标——问题关注度。
筛选出最符合强需求原则的20个答案。
2.对20个答案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知乎用户对:工具使用及自我管理、营销人的自我修养(含文案)、求职面试、营销概念及思维较感兴趣。
3.提出18个答案中于产品无关的内容,类似《23 岁到 35 岁该如何实现资产增值?如何不陷入结婚生孩子买房的恶性循环中?》、《如何保持精力充沛,有效避免困、倦、疲、乏等不良生理状况?》、《哪些广告打动过你?》。把精力放在技能提升类问题上。
4.最后筛选出这5个问题
①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关注人数123980;工具使用及自我管理
②单身职场人士如何利用晚上八点到十点这段时间自我提高?;关注人数58921;工具使用及自我管理
③优秀简历要遵循哪些规则?;关注人数31768;求职面试
④什么叫做走心的文案,怎么写走心的文案?;关注人数28277;营销人的自我修养(含文案)
⑤面试的时候,如何自我介绍?;关注人数23647;求职面试
只从关注数,是不太能看出迫切程度的。
能看出迫切程度的方法:
1,凭经验
2,观察一个问题下热门答案的评论中,咨询类评论的数量
3,别人补充吧。
这五个需求很容易理解,但你说的强弱需求不明白。能否描述什么是强需求,什么是弱需求。你举得饿的七荤八素的人和他谈理想没效果,可是大部分问题都是怎么升职加薪的问题。属于同时满足五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