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凉白开水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37786请大家关注我
你是不是有如下经验:
刚刚起床的每一天,我总是忙手忙脚地起床,去挤公交。
如果那一天我开始珍视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会选择在公交车上打开手机去看英语。
当我看得头昏脑胀的时候,到了公司,就要去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厌烦和疲惫就会把我给打败。
工作做得不顺利,学的也不好。挨了一天的批,最后还是累得跟狗一样回到家。
当我感觉好累的时候,我就特别迫切想看电影。
当我发现好多电影都看过了,就要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搜索电影看。
当我快要看完,我才发现时间已经到了10点,那么是时候该睡觉了吧?
可是心不甘啊!我还没完成自学的任务呢!我曾经给过自己制定了相当严密的计划,需要一一执行。
我开始懊恼人生,后悔人生,睡不着觉的我,又泡在网上看各种乱七八糟的视频。
第二天,我又很疲惫地开始起床,开始生活。
或许那天,我连英语都懒得打开,就只是能看看手机刷刷知乎了。
或许你还有如下经验:
今天是周六周日,我拒绝了所有的外出,因为我要去学习。
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我看看课程,又看看书籍。
快到下午,突然感觉到自己好空虚。“那看看电影吧!”于是,又晃晃悠悠地熬到了10点,紧张,焦虑再次来袭,又开始刷网到半夜。
经过一段时间的挫折,我惊呼:“时间不够用啊!机会是留给富二代的啊!我们穷屌丝没法活”
那么让我们分析一下上面这两种情况的“时间不够用”,那么也请大家先抛开“你就是太懒了”的指责声。
因为,一个人但凡想学,那么他已经就有了一个进步的开始。世界上,任何一个结果都是多因素形成的,很多东西的背后原因,可能是根本判断不出来。
首先,我给自己自我诊断。这类人犯了一个叫“娱乐时间恐慌症”,另一个叫做“我没有办法衡量我的生活”。
我先说第一个,之所以叫做“娱乐时间恐慌症”,是因为他害怕特别有计划和特别有规律的生活。“有计划和有规律”在他的脑海形象里等同于“死板,不变通,机器人一样生活”
“当我开始有计划,有规律地去生活时,那么会不会我的娱乐时间就会受到限制?我不愿意不快乐的生活!”或者是,“今天开始起,我要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所以,所有的娱乐都要远离我”
前一种是对快乐的扭曲认知,后一种是对有计划,有规律地生活的错误认知。
我有一个理论那就是,快乐给所有人都是一个定值,超值了不好,没有达标,也不行。
快乐不等同于“我要狂笑”,她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心态,不需要寻求极大的刺激。户外爬山等同于快乐,和朋友倾诉等同于快乐,完成作业得到老师好评也是快乐等等。其间并没有,“狂笑”的参与。
所以,我对于快乐的认知是“通过一定的事件,内心的不安全感得到平息,我的内心没有那么焦虑了”
人们把娱乐等同于快乐,那么结果可能就会是,我越娱乐,我越焦虑,我越焦虑,我越不快乐。娱乐至死!
那么,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是什么呢?答案是:我通过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让我感到充实。不那么焦虑。而不是,我要对自己极其严苛,通过焦虑到达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
那么,我们怎么做?答案是:衡量你的生活,去给你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反馈,和修正。
这也可以是:"衡量你的时间",但是,前提请记住,时间不是一个真实的物件,他是抽象概念。时间也可以理解为你的精力和衰老程度。
当你去看书,看视频学习,做作业等等能不能去量化你的结果。
你所学的,你所记的能不能量化出来?
如果你的生活能够被量化,那么你可以过一种充实的生活,同时又不会牺牲掉娱乐时间。
时间规划心理学生活
文章里捕捉到一只野生的BUG:看看课程,看看书,快到下午了觉得很空虚...你是真的专注于课程和读书了吗?个人不管是看课程还是读书,都感觉很充实啊。
如果是实践相关的内容,会兴奋地恨不得立刻上手,如果是思考相关的,会陷入深深的沉思。所以很不理解看课程和看书之后空虚是怎么回事...
有句话不知道适不适合你的情况,叫: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懒,却又没有懒得心安理得。小的时候就听说那种,玩的开心,学的好的牛人,大学里也见过这样玩的时候很6,成绩又好的学霸,做事专注可能就不会空虚了吧...
最主要是不能迷茫。
如果你内心里没有一个迫切想要做的事情,一个值得花很长时间(可能是余生)为之努力的事情,那恐怕会很迷茫,感觉就像冥冥中有一只大手,在推着你前进,一路磕磕绊绊,不知道该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