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
我一直对于网红经济这块难以理解,今天正好看到了古城钟楼,所以特意想请教一下:
1、古城钟楼能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能在几个“噹”字里面找到需求?是否只是大众随机行为被有意识的引导?
2、学习暖石的课程之后,特意跑去网红奶茶店“喜茶”,排队40分钟左右买了一杯奶茶。了解了他门的原料,也亲自对比了之前喝过的都可等其他品牌奶茶,完全不能理解同样的东西,接近2倍的价格还要浪费40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间,为什么时间宝贵的年轻人要去等?
是否所谓的粉丝经济和网红经济是“博傻经济”,就像心理学所述,把大众带入群体事件,人在群体事件中智商会降低,容易诱导产生不理性行为?如果某一类经济行为是基于如此一个理论,是否值得推广来做?是否值得老师把他当正面的例子放在课堂上呢?
同学你好,从你的提问能看出你在这里的考虑,这点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针对你的问题,具体解答如下:
1,【古城钟楼能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钟楼这个事情并不能从一般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是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人群心理的变化,会对异于常理的事物感到好奇,就像你说的每个人都有手机,都可以看时间,没必要去关注钟楼,但是,手机的时间是寻常的,而钟楼定时发微博是不寻常的,用户关注的就是这些“不寻常”,体现的是人群的猎奇心理,能看出来你对心理学理解的蛮多,但是这个事件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2,【了解了他门的原料,也亲自对比了之前喝过的都可等其他品牌奶茶,完全不能理解同样的东西,接近2倍的价格还要浪费40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间,为什么时间宝贵的年轻人要去等】其实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场景赋予商品不同的价值,存在及合理,就像星巴克的咖啡卖的就是比一般小店的贵,但人们还是趋之若鹜,不是这个商品本身有多好,而是这个商品体现出的故事、价值观或者附加功能,让人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尝试,其实最终体现的也是人的猎奇心理,这点你可以考虑一下。
我们本身就在群体中生活,互联网的底层思维也好,本身就是在研究人性,就像我们常说的用户思维,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找到他们的痛点,进而让他们认可产品,不管是否是你认为的这种情况,你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什么呢,希望你能在这里考虑一下,有问题继续提出来我们讨论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