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
知识问答  >  课程“新媒体运营每天都干什么?”的相关问答
渠道运营具体如何执行分配?
2018-10-21 16:04

老师,在这边请教一个问题。

根据老师课程所说的新媒体运营岗位职责,有个渠道运营具体执行分配的问题。

     你是一个新媒体运营,你要负责微信,微博,还有一些其他渠道的推广宣传工作。而据我所知,单微信运营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公众号写文章,朋友圈打造,微信加人,微信文案编辑,和客户互动,解答客户问题等,有的甚至还开通了广点通的,公司里面多个微信号一起运营的不在少数;而微博运营同样不简单,包括编写文案,按时发布内容,做好粉丝互动,有时候还得写博客,还有微博粉丝通,微博关注人等,这些就是一整套的复杂流程。还有的公司还要负责像百家号,大鱼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那些自媒体平台发文章的,有些还有做视频,像快手,抖音,微视等平台。

   那么多的工作内容,如何能够一个人完成,那个所谓的全栈新媒体人员是不是个伪概念,能这些都精通的人,目前都没有几个人,只有像杜子建,江礼坤等这些大佬才能做得到,普通人如何能够完成。

同学好。

1.【你是一个新媒体运营,你要负责微信,微博,还有一些其他渠道的推广宣传工作。而据我所知,单微信运营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公众号写文章,朋友圈打造,微信加人,微信文案编辑,和客户互动,解答客户问题等,有的甚至还开通了广点通的,公司里面多个微信号一起运营的不在少数;而微博运营同样不简单,包括编写文案,按时发布内容,做好粉丝互动,有时候还得写博客,还有微博粉丝通,微博关注人等,这些就是一整套的复杂流程。还有的公司还要负责像百家号,大鱼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那些自媒体平台发文章的,有些还有做视频,像快手,抖音,微视等平台。】这个描述同学说得对,实际工作中,就是事情很多很杂的,这些工作内容也都属于新媒体运营的工作范畴。

2.【那个所谓的全栈新媒体人员是不是个伪概念,能这些都精通的人,目前都没有几个人】关于这一点。第一,这不是伪概念,而是意味着,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弹性很大,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因为我们不能用标准的方式说,因为你懂得ABCDEFG...个技能,所以你就是全栈新媒体人员。实际情况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有新的方法、新渠道出现,所以每个人都要持续进步,拓宽自己的工作边界。第二,工作的目的不是精通,我们要的是工作效果,所以在具体工作中,精通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业务的方式方法,让自己的业务收益最大化。第三,像第一点说过的,新方法、新渠道、新点子,是层出不穷的,不存在某一个“大佬”可以精通,要动态看。另外,“能这些都精通的人,目前都没有几个人”这个话事实上是没有经过概率统计的,不能说同学认为没有几个或者说你的环境中没有几个,就真的没有几个呀。说回来,重点还是在于实用性,不是为了精通,而是为了达到更高的效果,让自己更全面。

因为我是看完课程就及时提问的,最后那句是没有做过统计的,算不得数。那新媒体运营工作那么多,那么杂,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交给你一个工作,但这个工作显然超出你的能力范畴了,因为很多知识你都不懂的,打个比方,比如你擅长的是微博运营的,现在要你负责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现在是除了微博运营你能有信心做得比较好,其它的都没有多大信心,因为不太懂。现在就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主攻微博运营,其它的渠道随便应付一下,但这样一来也会被领导看出来的,因为会产生两极分化;另一个选择是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一起做,但这样一来是时间花费比较长,因为不太懂,所以要前期的测试和学习,把精力分散了,连微博运营都做得不那么好,领导在前期可能会相当有意见的,如果是老师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开展工作呢? 另处一个实用性的东西,一项技能,如果要产生实际的效果,必然要是熟练的,不然基本不会产生多大的效益,除非你能发生一个渠道没什么人进行商业营销的,而这个渠道人气还很多,或者在某个产品火爆之前就加入进去,跟着它一起成长。在人的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所有渠道都去做的,如果看到新渠道出现就去学习,去开干,远不如找几个自己擅长的渠道去做,效果会好点,懂得多不如精一门。

1.【比如你擅长的是微博运营的,现在要你负责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现在是除了微博运营你能有信心做得比较好,其它的都没有多大信心,因为不太懂】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这里重点是解决问题底层能力的建立,其实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都需要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包括都需要文案、了解用户,这些才是重要的,掌握工作方法,学习具体的渠道是很快的事情。

2.【如果是老师你,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开展工作呢?】就像第一点说的,我关注的是底层能力。渠道熟不等于做得好,做得好的原因,是因为了解用户。

感谢老师的回答

别客气,有问题随时来问就好

这个问答对你有帮助吗?
有帮助
相关问题推荐
用什么纬度划分用户群更利于产品推广?

看了husu的提问,我感觉在实际的情况中,划分用户类型和各种需求时,标准不同,就会出现很多的排列组合,出现很多匹配的复杂情况的,所以根据怎样的要素去划分这些类型比较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呢?比如ACG产业,根据社会特征可以分成“年轻的职场人、大学生、中小学生等”,按照偏好领域又可以分成“玩COS的、追新番的、打游戏的、收藏模型的……”(而且这种按照圈子划分其实存在重叠,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经常混迹于多个圈子),再谈到需求,就更是延伸出无数的分支,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去把握产品的突破点呢?

暖石产品设计有很大借鉴意义!

老师我又来了…… 这节课让我想到3个问题: 1,运营和产品,设计一样,忌拖沓,追求简洁,而简洁不是简单,背后包含着作者强大的个人素养、逻辑思维及用户需求和体验。简洁只是表现形式,内在的功能却一样也不能少。功能的展示与第一印象不同,需要由简至繁,让用户逐步发现“wc,不简单,厉害厉害”,心服口服,就像我进入暖石时,犹如发现新大陆。这就是“转移”,把产品功能当做洋葱,一层一层的剥开(最后喜极而泣) 2,功能的展示也需要“有意义的组织”,我理解的有意义的标准,是“符合用户思维方时、行为习惯、情感需求的”。 比如说,进入暖石首先想了解的便是课程设置,正好课程目录是在最前面的,不用找半天,这就非常符合我的思维方式。 目录在左,课程在右,右上角有咨询图标,是满足了从左往右看的习惯,浏览完课程,正好看到橙红色显目的咨询图标,直接就点击客服咨询。于是一整套动作衔接自然一气呵成。 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们时时不忘鼓励同学们,是考虑到转行小白不自信、需要鼓励需要支持的心理,满足了同学们的情感需求,让同学们感受到暖石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产生归属感。(暖石真是处处都可以学习的模板啊) 3,组织过程中的“隐藏”,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用户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键点上。 于是意识到排版也是门大学问…… 妈呀要学的太多了

相关问题推荐
用什么纬度划分用户群更利于产品推广?

看了husu的提问,我感觉在实际的情况中,划分用户类型和各种需求时,标准不同,就会出现很多的排列组合,出现很多匹配的复杂情况的,所以根据怎样的要素去划分这些类型比较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呢?比如ACG产业,根据社会特征可以分成“年轻的职场人、大学生、中小学生等”,按照偏好领域又可以分成“玩COS的、追新番的、打游戏的、收藏模型的……”(而且这种按照圈子划分其实存在重叠,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经常混迹于多个圈子),再谈到需求,就更是延伸出无数的分支,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去把握产品的突破点呢?

暖石产品设计有很大借鉴意义!

老师我又来了…… 这节课让我想到3个问题: 1,运营和产品,设计一样,忌拖沓,追求简洁,而简洁不是简单,背后包含着作者强大的个人素养、逻辑思维及用户需求和体验。简洁只是表现形式,内在的功能却一样也不能少。功能的展示与第一印象不同,需要由简至繁,让用户逐步发现“wc,不简单,厉害厉害”,心服口服,就像我进入暖石时,犹如发现新大陆。这就是“转移”,把产品功能当做洋葱,一层一层的剥开(最后喜极而泣) 2,功能的展示也需要“有意义的组织”,我理解的有意义的标准,是“符合用户思维方时、行为习惯、情感需求的”。 比如说,进入暖石首先想了解的便是课程设置,正好课程目录是在最前面的,不用找半天,这就非常符合我的思维方式。 目录在左,课程在右,右上角有咨询图标,是满足了从左往右看的习惯,浏览完课程,正好看到橙红色显目的咨询图标,直接就点击客服咨询。于是一整套动作衔接自然一气呵成。 在回答问题时,老师们时时不忘鼓励同学们,是考虑到转行小白不自信、需要鼓励需要支持的心理,满足了同学们的情感需求,让同学们感受到暖石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产生归属感。(暖石真是处处都可以学习的模板啊) 3,组织过程中的“隐藏”,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用户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关键点上。 于是意识到排版也是门大学问…… 妈呀要学的太多了